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焦点

“不喝就亏”究竟亏了谁?

2025年07月29日
 

□ 锐见

优惠力度太大忍不住狂下单“零元购咖啡不想浪费每天吨吨吨地喝奶茶...... 近期各大外卖平台 优惠大战下,不少消费者畅饮过后大呼过瘾但同时医院急诊接诊的心慌心悸病人和急性肠胃炎病人数也显著增加。(日均接诊40余例!首批病例已出现




有医生表示, 三杯咖啡咖啡因摄入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指南》对成人每日400mg的安全上限了。专家也发出警告:市售奶茶平均含糖量达34/杯,远超每日25克的健康上限。这场外卖大战引发的甜蜜陷阱,带给一些消费者的却是比外卖红包贵得多的“健康账单”



为什么会这样?


1

平台多重诱惑 形成“不喝就亏”心理

外卖平台的促销手段首先功不可没限时红包”“膨胀优惠券”“倒计时等机制下,平台诱导用户冲动下单,形成不喝就亏的心理实在是以优惠之名,行变相增加消费者的健康风险之实,让消费者被算法洗劫钱包后,又透支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被蒙住双眼 饮品成了“简单、快乐”


或许平台也会因此喊冤,商品买卖本就基于双方自由,消费者盲目下单,不能归咎于平台的优惠力度大。然而,我们还应看到,消费者盲目下单前可能也被制作饮品的商家“蒙住”了双眼。放眼各大现制饮品品牌,鲜有商家在饮品包装上显著标出成分及含量,而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现制饮品咖啡因成分强制标注的规定使得奶茶、咖啡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就是简单快乐的日常饮品



从这方面而言,消费者在选择下单前,已经被剥夺了对商品成分的知情权,这势必为“盲目消费”埋下了伏笔。如果制作饮品的商家能主动标注糖分、反式脂肪酸和咖啡因等成的含量,那么,这不仅能体现商家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消费者合理安排饮食、理性消费。


抵制病态优惠 还需大力规范


当然,在呼吁商家主动作为的同时,更需要监管部门的大力规范。笔者发现我国目前对餐饮行业的促销限制,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对餐饮服务经营者违反规定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情况。对于诱导过量摄入咖啡因、反式脂肪酸危害身体健康的情况,尚无明确罚则。目前,食品制作商家外卖健康卫生要求也主要停留在少油炸食品”“注意卫生环境的层面,对高糖分、高反式脂肪酸和高咖啡因产品明显关注不足,相关成分标注也缺乏明确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亟需在法律和行业层面进行设立和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外卖大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718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中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平台企业;郑州市、抚顺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平台停止价格战、加强资质审核和食安管理;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步约谈饿了么等平台,要求相关平台执行全面下线零元购类促销活动,大幅收缩免单营销范围等整改措施,为消费者理性消费和食品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别让“不喝就亏”亏了自己


当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相继颁布实施,培养节约习惯、减少食品浪费,已经是社会共识。在这样背景下,消费者更应多关注外卖产品是否健康,是否适量,而不是“不喝就亏”的心理“亏”了自己的健康正如有网友留言说:挣钱不容易,花钱不应该如流水,一杯奶茶如是,一杯咖啡如是,再便宜的东西哪怕不要钱送你,如果百害而无一利,都不应该要。消费者主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抗消费陷阱和健康危机的利器。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撰稿:王连琦
编辑:翟小佳
主编:张宏亮
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