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一个“小孩哥”燃爆全网。截至目前,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即:《哪吒2》)观影人次突破1.6亿,让人们在电影院找到了春运的感觉!
这场“热”“闹”开大的视觉盛宴“吒”味十足:
阐教仙人和妖族大战时,角色数量达到2亿个,“千军万马”的名场面非常“吒”裂;母亲临终前不顾长满穿心咒的刺,也要拥抱吒儿的情节,着实“吒”心;自信而不内耗的石矶娘娘、以哥哥为榜样的申小豹、充满喜感的太乙真人、英俊果敢的龙王敖光等一众角色,个个“吒”眼;“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等“吒”言“吒”语,引发共鸣……
为啥这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三岁魔童,能甩出王炸,把国漫推向巅峰?
“快”需经历“慢”的磨砺
据网络平台数据,1月29日大年初一,《哪吒2》上映首日票房就达4.86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动画电影最高单日票房纪录;2月7日晚,票房突破67.923亿元,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2月12日10点03分,《哪吒2》票房达到91.27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90亿元电影……
《哪吒2》票房一路狂飙,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是对良心制作的喜爱和肯定。市场收益之“快”,得益于创作过程之“慢”。
“一定要做观众没看过的、能造成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 据导演饺子说,原本计划三四年完成《哪吒2》,为了够到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天花板”,花了五年时间才得以面世,而影片中耗时超过三年的镜头也不在少数。
时间花在了每个角色的塑造、每一帧的渲染上。
例如,妖族被困海底炼狱,每个妖兽身上都有一条锁链,锁链形态各不相同,总数达到百万条。其复杂度前所未有,制作难度极大,仅锁链特效,从开始到完成就历时一年。
再如,“水淹陈塘关”场景涉及流体模拟、水龙卷交互……特效团队曾自嘲,做《哪吒2》前先去学了流体力学。
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所以不给自己留后路,一开始就设定一个‘完不成’‘够不到’的目标,然后拼命去‘跳’、去‘够’、去‘顶’。”
“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在害怕的时候,仍然选择前进。”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挑战不可能,逼出中国动画人的潜力,《哪吒2》用慢工打磨的细活,终以最快的速度创造了奇迹。
“否定”是“肯定”的基石
对于商业电影来说,高票房就是最大的肯定。市场的“肯定”来自于创作者们不断的自我“否定”。
《哪吒2》无疑是部匠心之作,其“精”在于“磨”。这是一个随时自我“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痛苦且漫长。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哪吒2》片长144分钟,每个角色都经过了精雕细刻。他们的表情,要经过无数控制器,进行细致微调,少的五六次、多的几十次,有时甚至会走进死胡同,重新来过。
打磨作品的同时,其实也在打磨创作者的心性。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即:《哪吒1》)路演的采访中,导演饺子就坦言,因为要求特别高,特别啰嗦,受到的挫败感特别大,所以很多外包公司反馈,自从接了《哪吒1》的项目,他们的离职率陡升。
《哪吒1》有1800多个镜头,到了《哪吒2》,镜头数增加到2427个,而特效镜头就有1948个。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的完美,每个特效镜头都要打磨几十遍,将人的精神状态,拉扯到了极限。
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哪吒2》提供了锁链特效、虚空裂口初现陈塘关等镜头的全流程制作。
此前,原力CG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影片开头飞天猪雕刻哪吒肉身N个造型,最后被要求回到第一版的情节与原力团队的经历类似。事实上,“有不少镜头在尝试了十几种不同方案后,又回到了最初的V01版本。”
呕心之作的成功,得益于“把每一部作品都当作最后一部作品,和自己死磕”的创作理念。
自我“否定”不是自我怀疑,而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进而完成自我“肯定”、市场“肯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冷板凳”何以成“顶流”?
在动画电影《哪吒》IP问世之前,半路出家的导演饺子,名不见经传:因单枪匹马“捣鼓”动画,三年零八个月,靠着母亲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金度日,甚至一度被贴上“啃老”的标签。
当饺子的第一部动画作品《打,打个大西瓜》一炮打响时,却遭遇了国漫市场的寒冬。面对世俗冷眼、资本冷遇,饺子正是凭借着一腔热爱苦苦坚持,“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饺子曾说:“在漫长的独自作战的岁月里,我经常问自己,如果坚持了那么久,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怎么办?我的内心回答我,其实我已经得到了很多,创造一个东西出来的这个过程,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退路,就只能一往无前;耐得住寂寞,终在喧嚣中绽放。热爱和信念就像一团火,带着呐喊打破偏见的冰层,点燃希望,直至沸腾!
2019年,饺子蛰伏多年后的动画电影《哪吒1》一飞冲天。哪吒IP的成功,也让《哪吒2》聚集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他们用独一无二的作品告诉世人,中国动画早已告别了“五毛特效”,今日当刮目相看!
饺子曾透露,他发现好多外包公司其实在赔钱干活,目的就是想打破那种“国内动漫不行”的偏见。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要把这部电影做好!
在《哪吒2》片尾的谢幕中,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其中,不乏《流浪地球》《长安三万里》《深海》《熊出没》的制作团队。合作动画公司纷纷取下身上最硬的“龙鳞”,为《哪吒2》打造出极致的“万龙甲”。4000多名中国动画人,用看家本领托举着哪吒,更托举着行业的未来。
吒儿的不服输、不认命,又何尝不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我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