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政综合

高淳区锚定十四五蓝图 打造特大城市郊区新城

2021年05月18日

2018年4月,市委常委会集中调研高淳时,明确提出要把高淳建设成为“现代活力的南部副城、创新名城的南部支点、美丽南京的示范区域”。面向“十四五”、面向现代化新征程,高淳区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在继续坚持“一城一区一支点”发展定位基础上,提出打造“特大城市郊区新城”的发展愿景。5月18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高淳区通报了相关情况。

“十三五”时期,高淳发展稳中有进

“十三五”期间,高淳“经济强”的成就十分显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2015年增长26.7%,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6个、竣工投产226个,形成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3大主导产业和文化旅游、水产2个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企业5年增长5倍,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跃上新台阶,2020年,在全省63个郊区高质量考核中升至第18位,成为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区、中国百强工业区。

百姓富”的成果更为丰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全市前列,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交通格局实现重大突破,宁高轻轨、溧高高速建成通车,宁宣黄高铁规划在淳设站,彻底结束了高淳没有铁路的历史。

“环境美”的成色愈发亮丽,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省市前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镇实现全覆盖,率先发布全省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体系,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成效充分彰显,全市唯一职业教育综合园区——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创新园建设初具规模,累计已引入5所高等院校落户,实现高等院校“零的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实现区、街镇、村(社区)全覆盖,创成一批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文明家庭。

打造特大城市郊区新城,高淳做好“五篇文章”

高淳区背靠南京这个特大城市,依托长三角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有机会且能够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都市圈规划发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宁宣黄成长带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高淳区常务副区长贾晨介绍,“十四五”期间,高淳将紧紧围绕“一城一区一支点”发展定位,聚力打造特大城市郊区新城。

贾晨说,主要是做好“五篇文章”:一是做实“产业强区”文章。持续攻坚重大项目、龙头项目,争取百亿级产业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系统构建“4+2”产业链条,推进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水产产值突破6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70亿元,不断提高产业迭代升级能力,打造强劲活跃的现代产业增长极,推进经济规模突破700亿元。

二是做优“创新驱动”文章,坚持以创新谋跨越带全局,推进滨湖新城规划建设,实施100万平米创新载体建设,建成投用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高淳分所等“一所六中心”,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校地融合发展,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灰度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900家、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

三是做美“生态环保”文章,围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以创建国家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天然氧吧”为抓手,系统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在全省率先构建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形成一批GEP转化场景。

四是做足“民生幸福”文章,加快推进全省首个综合行政执法暨指挥中心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富民增收长效化多元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均衡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网格化,依托国际慢城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做强螃蟹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城镇化率达到70%、人口规模超过60万人。

五是做特“城乡融合”文章,争取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在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科技成果入乡转化等5项改革任务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淳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通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做出高淳贡献。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审核员:张超 王会敏 张清雅 杨兰 缪露
  • 责任编辑:宋林英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