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1898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今属武汉市)的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项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项英作为罢工委员会的总干事,始终战斗在一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项英辗转多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1928年起,他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等职,为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辛勤付出。1930年底,他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决定建立红军总政治部。此外,他还主持制定并颁布《中国工农红军誓词》等重要文件,为红军的规范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奉命留在南方,领导红军游击队开展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他带领游击队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运用游击战术,多次突破敌军封锁,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创建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作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高度评价项英及南方各游击区同志的 “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项英担任新四军副军长,负责将分散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他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改编任务,使新四军成为华中抗日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四军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项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
1941年,项英在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壮烈牺牲。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守着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党的信仰,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气节。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