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除开我们为其牺牲以外,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去死,这个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字荩忱,1891出生于山东临清唐园村(现为临清市唐园镇唐园村)。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先后任国民党军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8年2月,日、伪军约两万人直扑临沂。第五战区急电令第59军张自忠部增援。张自忠并作出了非常清醒的判断:如果只是直接增援临沂,那么被动挨打的局面依然不会改变,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3月14日,59军全军以攻为守,强渡沂水攻击日军侧背,在刘家湖一带与日军反复争夺。短短三天时间,59军伤亡6000余人,一线营长伤亡三分之一,连长排长已经全部换了一遍,上级欲撤下59军,但是张自忠复电:"我军伤亡大,可日寇伤亡更大。我59军官兵誓死浴血苦战到底,请允许再打一昼夜。"
17日晚,趁日军无法得到飞机支援,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的机会,59军发起全面反攻,击溃11联队第3大队,庞炳勋部也发起反击,攻占了日军兵站。日军不得不退守汤头、莒县。
三天下来的作战,59军以600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000余人,击伤11联队联队长长野佑一郎,日军和第10师团会师的计划破产。
临沂保卫战挫败了日军由津浦路和临沂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奠定了台儿庄大战胜利的基础。
1940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在枣阳、襄阳、宜昌等地进行枣宜会战。他亲自率领部队与敌寇决战。在部队被敌层层包围的不利态势下,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力战不退,与敌寇拼死搏杀,最后身中7弹,壮烈殉国。弥留之际,他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将军以身殉国的消息震动全国,周恩来同志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2009年,张自忠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张自忠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