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江苏南京: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 空域开发利用率位居全国前列

2025年09月11日
 近年来,以低空飞行为主要形态的低空经济越来越热,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典型场景已经进行商业化探索。在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上,南京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
场景丰富
低空应用不断拓展

从下单到送达,仅15分钟,通过“汇闪送”平台下单的外卖就送到了行驶的船舶上。2018年,有长江最大的水上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之称的“长江汇”项目,正式入驻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2024年“汇闪送1.0”版本上线,用于长江水上物流配送,今年17月,无人机物流配送物资203吨、同比增长115%,占到长江江苏段的99%。在刚刚过去的8月,“汇闪送2.0”版本上线,“长江汇”打造的“江翼达”低空飞行基地成为国内首个水岸联动、空陆共融的低空综合性服务平台。


“首先船主在长江汇下单,我们会把订单推送到美团的平台,由美团的外卖小哥配送到揽江台门口,再由无人机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海峰介绍说,“目前我们以长江的低空外卖为主,未来我们整个以揽江台为基地中心,拓展比如长江巡检、应急救援等业务。

在南京,类似的低空应用场景在持续拓展刷新,例如:高空清洗无人机取代传统“蜘蛛人”,最高清洗楼宇高度可达150米,持续“工作”时间约810小时,是“蜘蛛人”效率的6-8倍;城市巡检无人机,将飞行数据实时转化为可视化呈现,并通过多维信息管理、热成像等技术让巡查效率、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大幅提升……

上下游联动

产业集成全面开花

低空经济在南京全面开花,已经形成上下游产业集成效应。

在南京市科技局今年8月公布的2025年度南京市创新联合体备案名单中,还首次出现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联合体——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该联合体由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聚集了南航大、苏交科、紫金山实验室、江苏移动等11家本地优势企业与科研院所。

南京空地数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数智运营中心副主管沈舟表示:“南京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产业进一步升级还面临不少瓶颈,比如说通信导航不够融合,空域监管能力不足,行业标准不健全,而中小企业存在研发能力弱,成果难落地,缺少实验平台的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产业发展,所以需要龙头企业和科研力量联手建一个能一起搞研发、做验证、推应用定标准的平台,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在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始终紧抓风口,聚焦视野不断更新。例如,近年来南京率先关注到低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风口,在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安全等核心问题上不断探索,今年5月浦口高新区与南京大翼航空携手合作,落地全国首个融合自然语言交互技术的低空数据产品交易项目,标志着在低空数据资产化领域实现“技术标准+交易模式+国资管理”三重突破。

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季鸿说:“结合大模型的技术,能够把采集的数据,例如飞行的轨迹、气象数据,结合实际飞行的数据,最终形成一个交通流量预测的产品,可以为未来的空中管制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大范围、高频次、无航路的自由飞行,最大化释放低空产业价值。”


谋远布局

 

产业发展潜力十足

今年以来,南京锚定“主要科创策源地、产业高地、服务枢纽”三大定位,在构建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体系、飞行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形成了产业科技创新、优势产品聚集、飞服体系完善、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市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南京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由180家迅速增长至344家,同比增加91%;起飞降落场地由47个增长至266个,同比增加466%;空域由8个片区、671.56平方公里增长至120个片区、超2000平方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00%、205%。获批航线由25条、总里程325.51公里增加至174条、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96%、822%;今年上半年,累计飞行10余万架次、飞行近3万小时,架次及时长同比分别增长539%和533%。


南京原定的空域航线三年目标任务仅用一年即完成,空域和航线均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空域开发利用率位居全国前列。未来,南京将持续“抢跑”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新赛道,为全国低空飞行体系建设贡献“南京经验”。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