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药监局向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核发了全国首张应用3D打印技术生产药品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中国3D打印制药技术首次迈过“合规生产”门槛,而南京企业则在其中拿下头筹。
3D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打印、层层叠加来构建三维实体的技术。那么,一片药物是如何被打印出来的呢?记者在南京三迭纪3D打印数字化药品生产基地看到,多台3D打印机正在同时作业,产线上布置有10万多个监测点,整个生产流程呈现无人化、全自动、数字化特点。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制药传统工艺相比,3D打印药物在载药能力、个性化用药、精准控释和成本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被视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升级的一条全新路径。
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邓飞黄表示:“3D打印的药品是具有内部复杂结构的药片,这使得药物研发工作者可以不再受制于处方和工艺的限制,能够更好地满足药物对于释放时间、吸收部位以及释放速度的需求,进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对于患者来讲,整个疗效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但在服药的过程当中,其实跟普通药片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现在这个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全球范围内,除了美国的Aprecia之外,另一个能够实现产业化能力的就是中国的三迭纪。”
此次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后,三迭纪名下的一款已完成药学研究及临床试验的3D打印药物——阿哌沙班片将于9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上市申请,这标志着中国3D打印药品商业化迎来新进展。
邓飞黄称:“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意味着我们的3D打印技术从研发走向了生产。我们大概有十几款产品(3D打印药品)在同步推进,范围覆盖了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到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建造第二条3D打印(药品)生产线,这是一条激素(药物)生产线,预计会在今年12月之前完成产线的建设和生产基地二期的建设。”
南京三迭纪位于江宁高新区的南京生命科技小镇,作为国内唯一的3D打印药物专业公司,成立十年来,该企业已掌握从药物剂型设计、数字化开发,到连续化生产的全链条专有技术。企业拥有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商业化产能的3D打印药品生产基地,具备高达3亿片3D打印药品的年生产能力。
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良好的研发生态密不可分。企业所在的江宁高新区近年来全力培优“生命科学城”产业生态。
邓飞黄说:“整个研发过程中,对于人才和载体的需求都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高新区给予了我们比较大的帮助。而且高新区还坐落着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等与行业相关的顶尖学府,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