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蓝天白云,南京市不断升级科技力量。近日,由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携手南京创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系统”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南京在空气质量预报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将大幅提升环境空气预报的精度与准度,进一步增强南京空气质量预报能力。
创新模式:双模型联动,网格精细覆盖
新系统采用了“气象 + 污染”双模型联动的创新模式,其覆盖全市的四层网格设计犹如精密锁扣层层嵌套。网格分辨率从27公里逐步精细至1公里,实现了对南京市域的全方位、精细化覆盖。其中,最内层1公里乘以1公里的网格,宛如一台“环境显微镜”,能够敏锐捕捉更小范围内的污染变化特征。
不仅如此,该系统还能全面考量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化学反应等复杂过程,并在南京首次实现了臭氧前体物敏感性系数动态预测。这一突破为深入了解和应对臭氧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精准预报:街道级预报,准确率提升显著
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丁峰介绍:“1公里乘以1公里的网格,可以精确到任意一个街道级别的预报。它能预报未来七天的污染物小时浓度变化,包括影响空气质量的PM2.5、臭氧等指标。”在该数值预报系统的支持下,未来72小时(污染天)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相比过去的人工预报,准确率大概要增长10%到15%。
成效显著:高质量预报,成决策“智慧大脑”
自运行以来,该系统已输出200余次高质量预报。数据显示,其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预报准确率高达94.4%,PM2.5与臭氧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6.3%、79.2%,稳居同类监测系统前列。
同时,系统每月生成的中长期预测与污染深度溯源报告已累计形成20余份,这些报告如同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决策的“智慧大脑”,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技引领:从人力到智能,提供“南京方案”
丁峰表示:“伴随着系统的应用,南京大气的环境监测正从人力主导迈向智能驱动,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预防预警防控。它不仅是南京精准治气的一个重要科技利器,其高分辨率建模、多模型耦合以及动态校准的技术,也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的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南京方案’。”
此外,南京在空气质量预报领域的探索并未止步。丁峰透露:“我们今年准备利用AI技术,来订正我们数值模式的预报,使模式预报更精确。”未来,南京将继续借助科技力量,不断提升空气质量预报水平,为守护蓝天白云、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