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南京地铁5号线:“换乘王” 的“双拥”底色与“地质攻坚战”答卷

2025年08月07日
8月6日,有“换乘王”之称的南京地5号线正式开通全线运营,而它也有两大亮点。南京地铁5号线不仅以“打造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双拥文化展示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窗口”为目标,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双拥线”主题线路;而且,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堪称“地质博物馆”级别的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阶段采用了不少首次应用的创新技术。
5号线车站,“双拥”元素随处可见,“拥军驿站”、平面海报等处处彰显着独特的文化氛围。为充分发挥地铁客流量大、覆盖面广、场景多元等优势,结合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5号线精心打造“双拥线”主题线路。南京地铁资源开发公司信息传媒部副部长张亮介绍:“通过简洁、自然的设计,将主题列车、平面海报、地铁显示屏、‘拥军驿站’、视频播音等‘双拥’元素嵌入地铁空间,让市民乘客在无形中感受‘双拥’文化,增强国防观念。”后续,南京地铁还将5号线上积极探索,联合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进一步深化双拥共建工作。
除了浓厚的文化特色,5号线在施工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施工难度极大,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堪称“地质博物馆”级别。5号线北段工程串联起鼓楼滨江、城中、大校场等多个核心区域,在城区修建地铁,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考虑地铁基坑对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又要兼顾大量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的安全,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以五台山站为例,该站点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可利用的建设空间十分狭小。为解决这一问题,最终采用了叠落式车站的形式进行建设,这也是叠落式车站在全省的首次应用。南京地铁建设公司五号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马西峰表示:“五台山站的建设是我们设计上的一个创新理念,它极大减少了占地的空间,为周边的环境和交通释放了空间。”
在施工阶段,南京地铁积极采用创新技术应对挑战。通过运用超前加固、主动隔离、支撑轴力自动补偿系统和自动化监测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成功实现了零变形、零干扰连通运营换乘车站等任务,为地铁建设的安全与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京地5号线凭借其独特的“双拥线”主题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的创新技术,不仅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更成为展示城市文化与科技实力的亮丽名片,为城市交通建设树立了新的典范。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