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江苏南京:电影《南京照相馆》点燃市民档案馆里“寻根”热

2025年08月07日
近日,随着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热映,一股别样的“寻根热”在南京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南京市民走进南京市档案馆,在一页页泛黄的户籍卡、一张张珍贵的登记照中探寻祖辈的过往,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

8月5日上午,55岁的南京市民张强辉(化名)在南京市档案馆成功拿到了属于“老张家”的几张民国户籍卡复印件。张先生出生于70年代,爷爷和奶奶虽在世时留给他一些模糊记忆,但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不清晰。而档案中的老照片,仿佛一座时光桥梁,拉近了现实与回忆的距离。张强辉激动地说:“查到了当然很开心了。你看在这边我就不停地给我家人发信息,我爷爷奶奶1946年到1948年这时候的状况,照片中家人年轻的样子,都太珍贵了。”

据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自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以来,档案馆的查档量与日俱增,最高时每日可达1200个工单。为了满足市民的迫切需求,档案馆专门抽调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处理业务。不过,由于前来查档的市民大多较为年轻,对祖辈的信息了解有限,这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南京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处工作人员尹彦彬表示:“首先,被查人要确定在1946 - 1948年居住在南京城区,这是最基本条件。其次,在申请查档时,有很多选项需要填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住址、职业,以及自己父母的姓名、兄弟姐妹的信息等,都要尽量填写准确。”
工作人员还介绍,如果市民提供的信息清晰准确,工作人员在两分钟之内就可以查出所需档案;但要是信息填写不准确,就需要反复核实,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会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南京市档案馆目前保存的这批民国户籍卡,最初由国民政府首都警察厅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2006年,这批户籍卡从浦口区石佛寺仓库接收至档案馆,共收录超过150万张档案。经过约四年的精心整理和电子录入,自2010年前后,档案馆逐步向公众开放查阅服务。近年来,这批档案正式接入“我的南京”“苏服办”等线上平台,形成了线上预约与线下自提相结合的便民服务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查档。
此次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发的“寻根热”,不仅让市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家族历史,也体现了大家对城市记忆和家族传承的重视。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市民走进档案馆,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让家族的历史和城市的记忆得以延续和传承。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