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江苏南京:数字赋能 “智”水润田

2025年08月06日
盛夏时节,水稻进入拔节孕穗关键期。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南京市六合区新禹河灌区积极探索“科技节水保粮”新路径,通过数字赋能,全力保障夏季作物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这两天,新禹河灌区钱仓村的千亩稻田绿意盎然,稻穗初显,硬化渠道中的细密水流正按需注入田间。在这片112.4亩的灌溉试验片区中,安装有多处土壤墒情传感器,可实现24小时实时感知灌区水情、农情、气象等数据,进而帮助当地农户定制科学灌溉方案。

 

六合区种植大户朱春华感慨道:“以前我们种植水稻靠经验,大水漫灌,费水费心。现在,试验片区出了标准化的生产对照数据,‘天眼’盯着墒情,‘数据’指挥阀门,不断水、不浪费,省水省心保收成。”

 

 

六合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李友健表示:“试验片区的核心任务,是为整个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精准灌溉制度制定和先进节水技术推广,提供‘六合定制’方案的科学依据。”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试验片区产出的关键数据与验证的技术,目前还在源源不断地反哺着灌区的数字孪生模型,驱动其持续进化,真正实现精准灌溉。在灌区管理中心智慧调度大厅大屏上,179公里渠道、51处水位监测点、365套流量计的实时数据不断跳动,远端渠首红山窑水利枢纽闸门开度、泵站运行功率实现毫秒级刷新。

 

 

六合区水务局副局长龚明介绍:“我们的‘智慧大脑’数字孪生灌区系统,实时融合气象预报、土壤墒情传感器数据和上游水库蓄水量,动态生成最优配水方案,已在今年的春季抗旱中得到检验,并在前不久于我区召开的全国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技术交流会上得到专家肯定。”

 

数据显示,在水稻拔节孕穗的用水高峰期,新禹河灌区钱仓核心示范区内,水网联动调度已实现亩均节水10%,农药化肥减量20%,灌溉周期压缩超20%。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杨文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