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江苏南京:“智慧哨兵”上岗 守护城市“动脉”

2025年07月30日
南京市城市桥梁隧道网络密集,为提升城市桥隧管养效率和精细化养护水平,南京市隧桥相关部门正摒弃以往的人工管理维护模式,积极引入“路安士”预警设备、毫米级裂缝监测传感器等智慧化手段,为城市桥隧安全保驾护航。

在南京市一处城市隧道养护施工现场,一台名为“路安士”的智能化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该设备搭载了三个摄像头和一个激光雷达,凭借一双“电子眼”能够穿透隧道低光照和复杂路况的“迷雾”。通过目标检测算法和车道线识别技术,它能在毫秒间锁定驶来车辆的车道位置,精准判断车辆的类型、速度和距离。这一技术的运用,有效降低了“人眼观察死角、制动距离预估不足”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显著提升了城市道路养护施工的安全性。

南京市隧桥公司科研主管张文卿介绍:“‘路安士’最为核心的是设计了四级预警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它被放置在作业区域最前端,一旦有车辆闯入,会立即触发警示灯、广播、手环等预警信号,提示作业人员和驾驶员存在安全风险,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智慧化管养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及时发现、精准修复”。近日,花园村桥桥底因超高车辆碰擦,导致西南侧桥梁底板底层混凝土部分脱落、局部露筋。秦淮区综管所第一时间通过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并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对桥梁进行维修、加固施工,有效保障了桥下车辆通行安全。

秦淮区综管所市政科副科长赵康表示:“花园天桥维修采用了300克每平方米的碳纤维布,这种布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等优势,对桥梁的负担较小。同时,它的施工相对便捷,不会生锈,也无需其他设施辅助,只需贴住即可。”


在桥梁病害监测方面,秦淮区更是将精度提升到了毫米级。该区在桥梁上布设了“桥梁裂缝智能监测传感器”,该设备能够监测0.02毫米级的细微变化,监测数据每15分钟便通过无线网络传回监测平台。工作人员可在屏幕上实时追踪裂缝的每一丝变化,有效解决了人工难以深入、及时发现桥梁结构性病害的难题。预计8月,秦淮区将完成桥梁裂缝监测系统的全面布设。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道路中心工作人员焦文伟表示,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道路中心将进一步深化“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城市道路管养中的运用,提升城市道路设施管养从“问题发现-推送处理-病害处置-反馈验收”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引导维护企业加大投入,强化新技术运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焦文伟说:“我们运用了‘四新’技术,进一步有效解决了今年的道路病害问题。在人才方面,我们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打造了支撑‘四新’技术落地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