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皖南事变后遭受破坏的中共高淳县委重新组建。为加强新区建设,上级党委派遣一批干部前往高淳安兴地区开展民运工作,并成立了中共安兴区委。安兴区作为溧高抗日根据地的活动中心,中共高淳县委便驻扎在该区的西舍、尚义一带。1944年1月,中共苏南三地委扩大会议在安兴区西舍村隆重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开辟新区的任务。
西舍红色文化陈列馆负责人张瑜介绍道:“这里是曾经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大会堂的旧址,1944年在此召开了苏南三地委扩大会议、三地委纺织会议、花墙门战斗祝捷大会等6次规模较大的会议。其中,苏南三地委扩大会议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市级会议,是苏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
苏南三地委扩大会议召开后不久,局势有了新的发展。1944年6月,中共苏南三地委决定将溧水县委、高淳县委合并,在高淳西舍村成立中共溧高县委。与此同时,溧水、高淳两县也合并成立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新四军在此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扩武招兵、剿匪反霸等一系列工作,成功开辟了横跨三县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为了粉碎敌人对解放区的围困和封锁,保障地方与军队的物资,特别是粮食的供给,苏南溧高抗日根据地设立了货管局,下设财粮股、缉私队、货管站、民运大队等部门。由于采取了合理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苏南溧高抗日根据地为苏南新四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与物质资源保障。
张瑜还指着陈列馆里的两个量器介绍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个量器是均和斗。1944年秋天,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规范征收和采购粮食,找到村里有名的木工胡发春,让他帮忙制作。根据容量,它们又叫做一均斗和五升斗。后来北撤的时候,民主政府委托胡师傅保管。2016年,村委重修货管局旧址时,胡师傅的家人便将它们捐给了馆里。”
从2012年起,西舍村开始逐渐复原革命遗址。如今漫步在西舍村,随处可见红色主题的绘画与宣传语,13处红色场馆散布村中,形成了一座“不锁门的红色课堂”。这里可参观活动面积达1.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200多平方米。西舍村先后成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江苏省红色地名、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单位。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来到这里瞻仰先烈,追寻英雄的红色足迹。昔日的“九井十八巷”如今已化作红色研学路线,革命老区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