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江苏南京: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025年06月04日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要素聚合、携手并进。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自2022年国务院同意南京等六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南京成为全省唯一叠加“服开+自贸”两大国家重大开放战略的城市。截至目前,南京104条试点任务实施率达80%以上,在政策突破、制度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有5项成果入选国家“服开”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2024年7月,南京市成功争取文旅、电信、医疗等领域7条高含金量开放政策,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直接落地南京。
史蒂文·伊瑟利斯音乐经纪人刘又慈说:“来到中国,对史蒂文来讲,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他希望把他对音乐的想象还有他音乐的了解,来带给国内的观众,让南京的观众也听到他想要说的故事。”
作为首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商务部在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领域也授予南京一系列支持政策,一批批标志性服务业外资项目相继落地南京。去年,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一家采取会员制的仓储批发俱乐部--南京开市客落地江宁高新区,南京的地域和人口优势成为了外资企业着重考量的因素。
开市客南京店店长熊少定说:“我们侧重的是公路交通,因为我们会员大部分都是开车来的,开市客提出希望增设一个加油站的时候,政府也给予有效的支持,我们30分钟之内又可以到达主城区,我们辐射了100万(级)消费人群。”

南京今年要打好“三大关键仗”“三大攻坚仗”,其中就包括“开放能级提升攻坚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旗舰项目,中欧班列在拓展外贸运输新通道、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前几天,记者来到长江之畔的南京龙潭铁路场站,一列5月4日从俄罗斯发出的中欧班列已满载而归,该班列的76个集装箱内装载着牛皮纸等进口货物,现场,工作人员正忙着卸货,再通过公路运输或经龙潭港水路,将货物送往各地。
南京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聪介绍:“(该班列)全程运输时间大概21天左右,低于传统海运时间,充分体现了南京中欧班列在物流效率、通关便利化以及枢纽功能上的优势。同时南京龙潭作为回程枢纽节点,为中俄贸易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南京市中欧班列在全省首开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跨里海班列和南京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跨“两海”班列,同时,新增同江入境口岸,中欧班列“四向七口岸”通道布局基本形成,成为南京融入“双循环”、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渠道。2024年全年,南京中欧班列开行389列,同比增长5%。
陈聪表示:“今年1-4月份南京中欧班列开行65列,总货值1.39亿美元,其中南京LG、创维电器等重点外贸企业累计开行30列。南京中欧班列目前已覆盖15个国家,通达70多座城市,包括远欧、俄罗斯、中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国际物流网络。” 
此外,南京中欧班列还在全省首创“中欧班列+保税”进口模式,将进口货物以集装箱为单元进入南京综合保税区,为企业提供“海外仓”式便利、降低运营成本。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肩负着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任。南京市高水平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探索打造外贸企业“绿色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包括长三角区域在内的27个城市200余家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谋划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式改革,成功试单CAR-T细胞治疗药物快速出入境通关保障模式,落地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和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
南京驯鹿生物是国内领先的细胞药物开发和产业化企业,该公司研发的中国首款、全球首个全人源靶向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治疗CAR-T药物,于2023年获批在国内上市,目前,驯鹿医疗CAR-T细胞治疗药物在南京市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下,已可实现快速通关。
驯鹿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金华说:“多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让我们的产品能够便利性地办理进出关的手续,而且一次性审批多次去执行。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便利的进出口、包括多部门的联合监管,为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出更多的国家,能够为更多的国家、更多的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此外,去年以来,南京市还成功举办了2024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等品牌活动;启用江苏中亚中心、长三角企业海外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超30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一,为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