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三届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举行。位于六合区的南航国际创新港又迎来9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项目入驻,和17个项目的签约,意味着六合“大学+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航空航天产业再扩容。
据了解,9个入驻项目包括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轻型通用航空飞行器技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进排气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7个签约项目则涵盖南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创新港分中心等3个创新平台类项目,南京置柏航空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等2个基金类项目,和零重空间通讯终端等12个科创人才类及产业类项目。
近年来,六合区以创新港建设为依托,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创新平台,以及央国企、民企产业化项目相继落地,推动六合创新策源能力由弱变强、科创人才项目有效集聚、航空航天产业加速起势。截至目前,创新港已引入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9个校企联合实验室,集聚各类高端人才200余名,引进培育人才和产业化项目130个。首批落户企业瑞为新材料成功解决了芯片高效散热这一难题。
南京瑞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瑞表示:“创新港创业的这个沃土,给了我们很好的政策的支持,创业硬件设施的支持。然后再一个,也是赶上了国家对于我们整个航空航天,我们的芯片的自主可控,然后给出了很多的政策支持。用我们这个材料就可以有效解决我们现在整个的芯片自主可控散热的问题,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在未来2到3年会实现几个亿的每年的产值。”
“六合区以“大学+产业+园区”协同创新为核心,深度整合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在内的科研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搭建了跨学科的技术攻关平台,聚焦飞行器设计、航空航天发动机等前沿领域,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地双向链接。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等载体,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完整闭环,让高校科研成果能够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六合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副区长(挂职)招启军对记者说。
下一步,六合区还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高校原创技术向高端制造环节延伸,同时探索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网络,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为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