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园式景区式婚姻登记机关创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全域试点;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进行银发经济产业园培育工作……今年,南京市将深入落实“幸福民政365工程”,以改革创新举措擦亮民生幸福“底色”,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持续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5月10日,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一大早,市民赵先生和徐女士就来到位于玄武湖公园环洲的风荷苑领到了结婚证。完成登记手续的“小两口”手持“红本本”,在镜头前许下一生的诺言。相恋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常在玄武湖跑步。生活中熟悉的地点,让这对新人今天觉得特别美。
“因为我们就住在玄武湖附近,平常经常在这边跑步运动,之前也是接到通知说这次搬到这个地方,觉得蛮好的。”市民赵先生对记者说。
省时省力,在公园、景区领证办婚礼,已经成为南京婚俗改革的新风尚。玄武区响应民政部婚姻登记进景区要求,积极推进玄武湖景区内的玄武区婚姻登记处建设。玄武湖婚姻登记处选址在玄武湖工园环洲,整体建设以“园林+婚俗”为特色,外部设计典雅与现代相融,内部设置婚姻登记区、中式颁证区、现代仪式区、婚姻家庭辅导室等功能区域,为新人提供方便、快捷、贴心的延展服务。
“因为我老公是南京人,我们两人最开始前面几次约会也是在玄武湖畔,对我们比较有纪念的意义,希望我们的生活就像这个景点一样,能够甜蜜美丽下去。”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
今年,南京市各级民政部门将继续推进公园式景区式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同时深化婚俗改革试点,征集中式结婚誓词,举办爱情诗词大赛,建设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推行婚姻档案在线异地调档等便民举措,让普惠性民生福利覆盖更广。
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局长陈静表示,玄武区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婚俗改革既要继承优秀传统,也要不断开拓创新。"陈静介绍,通过将婚姻登记处整体迁入玄武湖公园,旨在为新人提供更优质的场景化服务体验。在服务流程方面,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已实现婚姻登记"一站式"即时办理。对于追求仪式感的新人,登记处还特别提供定制颁证服务,让传统婚俗文化与现代服务理念有机融合。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助餐是所有养老服务中最大量、最共同、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受老人欢迎的服务。今年全年南京将提升14个银发助餐点服务质量,优化2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服务功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底色更加浓厚。
深化为老服务 擦亮银龄幸福底色
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金穗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刘林向记者介绍,社区银发助餐点创新采用"无预充值"服务模式,首度携手中国银联实现支付系统升级。老年人在该助餐点可使用云闪付平台,同步支持现金、支付宝、微信支付方式。
建邺区金穗花园社区居民狄先生表示:“对我们老年人是很好,用不着烧饭,碗也有人洗,又不买菜了,就很方便了。”
近年来,南京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陪诊服务是南京困难群体救助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跑腿+医疗”的新型救助模式,正成为破解涉农地区医疗资源薄弱及特殊人群就医问题的关键力量。玄武区“陪诊服务”2025年首期培训班于近日开班授课,培训老师为40名学员讲解陪诊过程中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多措并举促就业 精准施策保民生
南京市玄武区月好悦来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陆连娣表示:“这样让学员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有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对现场的了解和流程的进一步掌握,为她未来自己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员王媛表示,该培训班通过专业师资团队和系统化课程,帮助学员精准把握行业前沿。"课程不仅系统传授标准化知识,还深度解析行业趋势。"她称赞道。
今年,南京还将积极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困境儿童。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监护支持”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2家未保工作站,实现镇(街)全覆盖,其中62家为省级站点。各站点努力打造“一站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儿童工作阵地,开发项目350多个,开展活动4200余场,服务各类儿童7.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