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南京人工智能产业争创更多“领先”“率先”

2025年03月24日
在当前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大城市竞相发展的焦点。早在2022年,南京市被工信部正式确立为全国第九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凭借其在城市能级、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及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持续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拔节生长”贡献南京力量。
在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云蝠智能,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其“数字员工——AI回访护士”的实际应用。这款AI应用能够依据院方提供的信息,逐一进行病患回访,并详细记录病人的状态、复诊时间等信息,随后进行整理反馈。

云蝠智能首席执行官魏佳星表示:“正常情况下,一名护士进行这样的随访,每通电话的人力成本大约在5到10元,但使用AI后,其综合成本可低至2到3毛钱,仅为人工成本的十分之一。我们的智能体平台通过音频和视频形式,让大模型直接接手人类的工作,比如我们刚才展示的,就是直接调用deepseek或豆包等大模型,进行长期病人的随访。”

目前,云蝠智能的“数字员工AI对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病患回访、公安反诈、电力通知、市场监管随访、文旅导览等多个场景。这些“数字员工”既有语音模式的数字人,也有具备多样化外观形象的仿真数字人,可根据不同行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2024年,云蝠智能实现营收3800万元,并成功拿下200多万元海外订单,今年企业营收预计可达6500万元,接近翻番。魏佳星认为,南京发展人工智能的最大底蕴来自高校人才密度和友好的政策环境:“从最早几个大学生在南京经开区创业,到如今我们拥有近百人的团队,整个过程中我能深刻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和本土环境带来的机遇。当然,我们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今年我们充满信心。”

在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智能家居评测实验室”内,各类品牌、型号的智能家居产品通过互操作验证实现互联互通。这里为众多酒店、智能家居类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屋智能生态技术。研究院高级主管万怡方介绍:“包括窗帘、扫地机器人、智能屏、智能音箱等,它们在整个家居环境中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测试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它们的响应时间、网络性能,同时还会对产品的可信安全进行功能测试。我们一年大概会进行百余项类似产品的测试。”

作为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运营单位,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前沿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评测工具开发及实验能力建设,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培训、评估等全方位技术服务。研究院搭建了“智能家居评测”、“智能语音语义评测”、“计算机视觉评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在“三维视觉实验室”里,自动人行布道应用场景能够实时监测并预警自动扶梯上的人员逆行、探头、摔倒、逗留等危险行为。产业发展部副总监张丹表示:“这个解决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我们前期通过大量数据集训练出一个识别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危险行为。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一些商场、机场等场所得到实际应用。”

截至目前,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12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余项、行业标准近百项,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深度学习、智能家居、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为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院综合管理部总监缪俊指出:“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可以服务于中小人工智能企业。我们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为领衔,进行平台能力建设、技术研发及平台服务。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前期投入较高。我们这样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准入门槛。”

近年来,南京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积极抢抓机遇,先后出台了《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围绕算法、算力、数据、场景、生态等核心要素主动布局,将人工智能产业链作为产业强市的未来产业之一重点打造。截至目前,南京市已集聚近5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涵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产业链各领域,并形成了中国南京智谷、麒麟科创园、软件谷等产业链重点园区,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拔节生长”厚积腾飞力量。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杨文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