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南京博物馆学校启动 百节思政课开启馆校共育新模式

2025年02月25日
2月23日下午,“南京思政好声音:博物馆里的中国”——南京市大中小学一体化馆校合作推进会暨“南京博物馆学校”思政育人项目启动仪式在六朝博物馆举办。
南京作为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之一,文博资源丰富,现有150余座博物馆,其中备案博物馆82座,等级博物馆19家,这些博物馆资源为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内涵支撑。活动现场,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以博物馆人的身份,讲述发挥博物馆力量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故事,激励学生们在与博物馆的深度接触中,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在博物馆里读懂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表示:“其实我们南京的各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和大中小学开展社会教育、研学等课程的研发,像去年南京展览就做了200多个,南京市去年的各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课程超过了1万场。我所在的南京市博物总馆,去年也做了40多个展览,结合我们自己的馆藏文物和我们的办馆宗旨,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教育活动大概有1200多场。”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等博物馆工作者,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等教育工作者分别作主题讲述。
推进会上,省市相关领导共同启动了“南京博物馆学校”思政育人项目,发布100节“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课程实施主体包括大中小学幼儿园各类学校和革命纪念类、历史文化类、考古遗址类、高校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
拉萨路小学党总支书记 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严瑾介绍道:“拉萨路小学曾经在17年就有'500娃娃学非遗' 来到民俗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同时我们也把博物馆引进学校,让它们走进来,让孩子在博物馆长大。”
近年来,南京市教育局积极用好用活文博资源,下发《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利用博物馆资源做好中小学教育实施方案》,深化馆校合作共建。积极打造校外“行走的课堂”,推广“15分钟教育圈”等馆校合作品牌课程。联合实施“种子教师”计划,探索建立“校进馆”“馆进校”师资培养“双进”工作机制等。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毛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