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南京把握“机”遇 释放低空经济潜能

2024年10月10日
近日,南京市发改委认定新一批2024年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共54家。南京市低空智联网工程研究中心入选。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南京正加快集聚龙头企业、全力推动技术创新,紧抓低空经济新蓝海,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无人机管控系统承担着丰富低空领域应用场景、保障低空空域安全高效的重要作用。南京市低空智联网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围绕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的无人机机场控制系统的研发等问题,建设一套高效、安全、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创新平台,支持无人机起降、调度、充电、维护、数据交换及监管等全流程操作,实现无人机的高效有序起降,优化机场运行效率。
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季鸿说:“从今年开始,大翼航空的定位,就叫做低空经济的运营商,这样就不仅仅是无人机管理系统,而是把我们近10年以来的飞行服务,包括形成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在一起结合形成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
 
同时,由大翼航空自主研发的“风筝线无人机管理系统”近日在南京数据交易平台上架,是全省首个低空经济数据产品,截至8月已接入单位近3000家,实现营收破百万,预计今年营收可实现1000万元。
作为轨道交通智控领域的“国家队”——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也在南京成立了通号低空经济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并首次发布自主研发的“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ID-Space”。目前,南京多家企业在无人机管控系统上持续发力,涌现了一批多场景应用产品。
 
“结合客户自身的业务,去进行一些定制性的开发,比如说消防的训练业务,或者是火警救援,或者是环保的一些场景,会进行环保监控,”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软件架构师赵为正介绍说,“我们帮它进行一个部署实施,它可以快速地使用我们平台,去进行一些业务的执行。”
中国通号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研发负责人王冠认为,南京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南京带来全方位的变革,“从城市管理到居民生活,都将体验到由低空经济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今年来,南京市先后出台《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系列文件,形成包含总体实施方案、产业支持政策、飞行服务保障等在内的“1+1+1”政策体系,有力支撑南京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创新高地、服务枢纽。
目前南京全市各区正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空经济。浦口区放大民用无人驾驶航试验区核心区优势,规划建设总面积20.7平方公里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邺区发挥“跨江”衔接、金融机构众多等优势,吸引低空经济企业集聚;秦淮区依托辖区内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江宁区加快推进“环南航”高校科技创新带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工信局,按照“分工有序、合作有力”的工作原则,分别牵头负责低空经济组织推进、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未来,南京低空经济将在进一步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聚焦企业招引与培育、积极协调构建应用牵引与航线开辟、统筹产业发展与安全稳定等方面,推进南京低空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