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的“新顶流”是什么?研学游,必须拥有姓名!
据携程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南京亲子研学类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 200%;今年暑期,南京相关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7%。南京的“研学游”,为啥突然就火了?
借政策“东风” “研学游”迎来新面孔
你知道“老外”在南京,有多会玩吗?
最近,有位叫“亚亚亚亚当”的英国博主,别出心裁地把宋代的《金陵图》和今天的南京城做了对比,记录自己参观德基艺术博物馆、登明城墙、游夫子庙、吃鸭血粉丝汤、乘秦淮画舫夜游的“特种兵”一日游,稳稳圈了一波粉。
▲ 英国博主“亚亚亚亚当”对着宋代《金陵图》逛今天的南京城。
去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的“免签朋友圈”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股“China Travel(中国游)”热。
外国人来华旅行,成了网络新晋“流量密码”。海外网友通过Vlog、旅游体验视频“种草”中国旅游,就连国内网友也加入了“追更”的行列,笑称“跟着外国人游中国”。
在这一波“China Travel(中国游)”热中,南京“研学游”开启了全球“圈粉”的节奏。据携程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南京相关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7%。
在南京,喝(注:即吃,南京话音“huo”)馄饨、斩鸭子,探秘各大博物馆,走进中国知名学府听讲座……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他们很“city”的南京新玩法。
▲ 美国“光启青年学者项目”暑期调研团,在南京老门东景区。
6月下旬,来自美国“光启青年学者项目”暑期调研团的60名师生,在南京穿上华丽的高腰襦裙和“飞鱼服”,穿行在老门东的古老街巷里;还带着“谜之自信”,学做南京烤鸭、清炖狮子头;
7月4日至10日,由97名泰国师生组成的深度研学团,走进南京大学聆听天文观测课,还去体验高淳陶瓷制作,以及皮影戏、昆曲等非遗项目……
▲ 97名泰国师生组成的深度研学团,在南京“研学游”。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正透过南京这个“窗口”,向世界徐徐展开。而对于国内“研学游”市场来说,南京也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
登上“长江传奇”号游轮,看长江“萌宠”江豚在江面上跳跃;走进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听院士讲座、与“学霸”、行业精英交流;住在石臼湖畔,赏夏夜银河的星光灿烂……
据《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度,南京市旅行社接待研学旅游客人158万人次,位列江苏第一。
携程数据也显示,2024年上半年,南京亲子研学类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200%,亲子客户高星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21%。
业内人士称,南京,正成为境内外十分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
竞逐市场蓝海 “研学游”谁能立潮头?
南京,为何能在这一波“研学游”中,“刷”出漂亮成绩单?一言以蔽之:功夫在诗外。
南京,有多古老、有多文艺?除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学之都”,城市里的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能看、能玩、能说的内容,何止“丰富”二字能形容?
南京,有多“City”、有多友好?不仅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特大城市,还是江苏唯一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已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一小时畅行长三角主要城市”。而“南京大萝卜”的戏称,更是南京人敦厚、友善的民间口碑。
当然,作为文旅市场的细分赛道,除了基础条件,“研学游”的市场需求,其实非常鲜明:“研”是基础,“学”是目的,而“游”只是载体。因此,“研学游”的产品设计、服务保障,格外需要巧心思。
暑假前夕,南京举办了“研学南京 成长旅行”2024年度南京暑期亲子研学旅游产品发布会,推出了70余款产品,从大自然到博物馆,从历史文化到科学技术……满足多元化的“研学游”需求。
比如,南京市博物馆的“趣学大历史”,是根据南京历史专门开发制作,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走进考古遗址现场,深层次了解南京城市脉络及发展。
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鲲鹏航空实验室,设置了航模制作、模拟飞行等专业课程。
比如,在“金陵味稻”体验馆,可以了解米食文化,巧用江心洲的葡萄皮做一次植物扎染;走进六合石柱林,可以探索火山的秘密;参观梅山钢铁博物馆,可以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超越简单的“吃喝玩乐”,从市级层面,梳理、整合相关资源,打出“组合拳”,让需求各异的青少年“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游有所乐”,或许就是南京“研学游”频频“出圈”的底层逻辑。
“研学游”细分赛道 如何“跑”出大市场?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游”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9亿元,到2026年预计可达2422亿元。超千亿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众多的“入局者”。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研学游”产品更是花样繁多。在其中,难免出现“游”而不“学”、承诺重点行程临时取消等种种问题。
作为文旅市场的细分赛道,“研学游”要想真正“跑”出大市场,终需走上市场化、规范化之路,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实现优胜劣汰。
一方面,要上“规矩”,让研学游更规范。当前,“研学游”市场鱼龙混杂,正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在这方面,南京已经率先为研学旅行基地上“规矩”。2022年7月,~南京在江苏率先发布《研学旅行基地服务规范》;同时,还探索为优秀“研学游”产品颁发“身份证”,即南京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版权认证。目前,已有58款“研学游”原创产品得到认证。
这样的“上规矩”,还有望在南京都市圈城市推广,将《研学旅行基地服务规范》上升为都市圈区域标准。
另一方面,要强保障,让“研学游”更优质。从国家层面,对于“研学游”指导和保障,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加码”。
202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增加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一职业。时隔2年,又将其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从“旅行”到“旅游”的一字之差,释放了什么信号?
根据官方定义,“研学旅游指导师”是指策划、制定、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这也意味着“研学游”正在“登堂入室”,从小众走向大众。
当然,作为“研学游”,其涉及教育、文旅、工商等多个部门,属于交叉监管领域。随着其市场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需要进一步厘清各方权责,明确监管主体,防止“交叉监管领域无人监管”的问题。
“研学游”相关机构、代理商、家长学生之间的委托、教育、管理、旅游等多重关系,也需要科学界定。防止一旦发生纠纷,各方责任难以明确,导致消费者维权难,进而影响“研学游”细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种新兴业态,从兴起之初到健康成长,难免会有“野蛮生长”的时期。
这就需要更多科学精心地呵护、及时精准地纠偏,让“研学游”真正成为“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游有所乐”的求学问路之旅。还是那句话:路虽远,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