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底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就包括“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牢记殷殷嘱托,近年来,南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社会体制改革持续纵深推进,基本社会服务保障更加有力,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仍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南京市主要江河湖水位仍在警戒以上,堤防受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风险依然较高。在江宁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大屏上可以随时了解江宁的水情、雨情、水位预警数据、积水点、气象信息,以及相关的防汛救援力量。
江宁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工作人员李林玮表示:“目前我们江宁‘一网统管’平台,接入了智慧防汛的相关模块,通过各种终端感知设备可以了解到江宁区水库河道的水位信息,并查看周边监控情况。如果出现水情,我们可以紧急地调度相关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置。”
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南京将实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作为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牛鼻子”工程,以改革为牵引,一体推进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目前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及12个区级中心均已启动运行,实现数据为城市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赋能。“一网统管”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这项改革案例获“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以仙林街道为代表的“党建领治”做法,是南京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生动实践。不久前,仙林街道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向辖区居民汇报工作。今年以来,仙林街道创新推出“仙林网事”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网格员精气神,凝聚了志愿者向心力。
南京清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山水风华项目经理黄军表示:“我们物业坚持做好精细化服务,服务好居民,我们每月会举行一些社区文化活动,方便和服务业主的业余生活,社区和街道也是对我们的活动给了很大的支持。”
栖霞区仙林街道和园社区“万家欢”巡逻服务队队长邹小美表示:“不管仙林街道有什么工作,有什么任务,我们都是跑在前面。我们共同的心愿就是服务好大家,保一方平安。”
自2010年创新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以来,仙林街道连续14年实现信访“四个零”,被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
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杨表示:“进一步地去强化我们党建引领网格化的基层治理。重点围绕我们的民生实事,今年以来我们确定的18项民生实事,我们正在稳步地推进攻坚,确保我们仙林老百姓能够在这方土地上安居乐业。”
从2022年开始,南京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微网格覆盖率、微网格员配备率达到“两个100%”。作为全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首批试点市,南京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网格员手持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动一体化平台与公安、司法、应急等十多个部门数据库对接交换,实时研判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形成事项闭环处置流程。
去年9月,新建的金陵小学兴智路分校建成投用,该学校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智中心片区,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由金陵小学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陈婷表示:“南京市金陵小学兴智路分校属于金陵小学教育集团,区教育局也将金小兴智路分校纳入辖区统一管理,在教育教学、校园安全、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全面管理,并指导好学校开展相关的工作。”
南京市金陵小学兴智路校区一年级1班学生家长渠玉玉表示:“我一直在经开区这里上班,我家小朋友在江宁上幼儿园,我每天通勤六十几公里,后来咱们这边有了这么好的学校,我们就把家安在了这边,我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近年来,南京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全市域创成“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启动实施“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宁育家”APP上线公益性教育课程超600节,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南京还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出台《南京市稳定和扩大就业2023年度工作清单》,建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45个。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支持推进鼓楼医院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职工医保缴费率由8.8%降低至7.8%。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斌表示:“2023年南京城镇化率已达87.2% 位居全省首位,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进一步提升南京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近年来南京对城郊与涉农区义务教育,加大了民生财政的资金投入,使更多的市民能够普享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受益,助力南京,实现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使改革红利能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