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产业,是南京市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出台的《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将南京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在南京,叫个无人机“闪送”海鲜,无人机跨江送快递、开展道路巡检……越来越多的“低空经济”场景,正在成为现实。南京交通部门已经梳理出4大项80子项低空应用场景目录,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
作为航空航天产业中的重要一部分,低空经济正不断发展壮大。在南京浦口高新区,已集聚无人机产业相关企业30家,涵盖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运营服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
浦口高新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霍敏说道:“今年1月由浦口区和本地重点高校共同发起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我们通过这些具有首创意义的政策不断推进改革力度,积极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在不久前召开的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南京还出台了《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集聚全市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120家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力争推动南京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低空经济方兴未艾,南京商业航空也在加速布局。
位于南京经开区的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工业装备领域,集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两个月,公司就参与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多款核心原件及监测系统的研制。目前,这家企业正瞄准商业航天等新赛道继续创新。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维平介绍道:“像今年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国内主要的一些头部企业,大概六七个大品牌,都跟我们有广泛的合作,甚至是全火箭系统的传感器都让高华来承担,未来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人才是第一资源,南京发展航空产业科教人才资源富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与航空专业相关联的高校,2个国家重点技术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航空航天两院院士12名。南京正在以实际行动,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厚植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奋力书写探索浩瀚星空的新篇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招启军说道:“我们架起一个创新的桥梁。由企业出题之后,高校创新就有目的性、问题导向、国家导向、需求导向,能够自由探索、有机联合、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