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南京科研团队3D打印类器官芯片细胞培养“土壤”

2024年07月11日
最短只需要几分钟,便可以3D打印出类器官芯片中用于细胞培养的三维导电细胞支架。近日,南京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合成》在线发表。
人体器官芯片技术,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无论是规律跳动的“心脏”,还是负责代谢的“肝脏”,都可以在人体外进行孕育和培养,为药物筛选和疾病研究提供了高度仿真的体外实验平台。
走进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飞秒激光直写设备正在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类器官芯片中所需要的三维导电细胞支架,相当于细胞培养的“土壤”,最短只需几分钟,便能打印出相当于头发丝厚度约1/500的复杂三维结构。
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周鑫介绍道:“打印出来的三维结构,可以用于脑、神经系统,或者心脏这种具有电信号功能的器官芯片。”
十多年来,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带领课题组探索器官芯片之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此次课题组与南京大学合作,创新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催化剂,使3D打印三维导电细胞支架的过程更加稳定。
周鑫还介绍道,不同于传统的导电材料,它兼具离子导电性和电子导电性,所以打印出的三维导电细胞支架更加接近于真实人体的导电机制,从而为器官芯片在模拟器官微环境,以及器官对药物的一些响应方面更加真实。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陈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