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紫金山实验室6G关键技术攻关团队获评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多年来这支由首席科学家领衔、以青年科研工作者为主体的科研团队潜心于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已在6G网络架构、关键技术和6G关键器件研发等方面收获多项重要创新成果。距离去年七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紫金山实验室考察调研不到一年时间,这枚五四奖章成为团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重要见证。
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曹阳介绍道:“我们已经在6G关键能力验证方面取得了突破,率先实现了传输性能相比5G得到了10倍到100倍的量级提升。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攻关6G通智感融合、空地一体覆盖等新技术。并且在关键核心器件方面,我们将加速建立6G核心器件支撑体系。”
一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力争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
紫金山实验室建成了业界首个6G实验室,太赫兹无线通信实时传输速率创全球最高纪录;“南京造”关键技术、材料、精密部件等广泛运用于“神舟号”载人飞船以及“悟空号”“羲和号”“复兴号”等大国重器;集成电路领域,EDA底座共性技术国内领先,碳化硅关键核心产品达到国外量产技术最高水平;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历时三年技术攻关研发的国内最大类脑计算机——“问天Ⅰ”,其拥有的突触数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着丰富科教资源的南京为创新第一动力提供着丰沛的内劲。
就在年初,中国科学院学部新年首场“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落地南京,众多学术大咖围绕“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与赋能赋智”展开分析研讨。就在这一领域,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优势高校建设了计算机软件新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交叉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全国和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动化所、软件所、微电子所在南京麒麟科技城落地建设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获批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成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创新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吕建在论坛中指出:“很明显,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不仅需要学术创新为根基,而且还涉及到基础设施、应用标杆、产业生态、赋能赋智、协同推进、社会责任,评估治理、自立自强等诸多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则认为,大模型通过赋能赋智千行百业,正在悄然重构着这个世界。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创新的激烈竞赛,更是全球经济版图、科技版图乃至国家实力未来重塑的催化剂。如何使大模型的发展成果真正造福于人类,可控地、可持续地来提升人类的幸福指数,是人类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评选出250个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其中,包括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的项目,南京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
科创赋能产业,截至2023年末,南京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2万家,两类企业总数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今年上半年,南京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居全省第一,总数达34家,迈入全国大中城市十强。就在近日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南京2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优秀,连续四年获优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