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涉企事项办理更便利、政务服务提供更快捷、市场竞争环境更公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贡献税收收入137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55%。在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南京获评“前十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和“前十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不少民营企业家对此感同身受。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建兵说:“企业策略、战略、产品给我们多方面指导。所以在南京整体环境当中,一个是感觉很踏实,另外我们也感觉到得到很多支持。第三个也感觉到对今后发展更有信心。”
信心源于实效。近年来,我市持续升级政府部门协同化工作,市工商联发挥政企互动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连续推出“服务民企365”行动计划,为民营企业搭建权益维护、金融纾困、共享互助、亲商对话、投资促进、建言咨政六大平台。在“惠企为民”的同时,积极发挥优秀企业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高素质企业家群体。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丁铭表示:“把民营企业需求作为第一工作信号,把企业家获得感、满意度作为第一评价标准。创新‘以一帮十’举措,构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形成网格化服务模式,促进大众小微企业联动发展。”
聚焦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推进“一件事”改革,让涉企事项办理更便捷。2023年5月,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率先落地实施了《南京市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便利化措施(试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直接备案,先发证再核验的快捷方式,助力企业抢抓发展黄金期,实现对市场的全面布局。新举措
推出不到一周,收获好评不断。而利用智慧政府数字化手段,高质量打造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集成式建成的“宁企通”综服平台,以及全流程“不见面审批”、“不见面交易”,让企业在办事过程中体验到了“真便利”。
企业办事员刘女士告诉记者:“我觉得效率比以前快很多,而且现在更多的一些便利是 不一定我非要到现场来取 我备案后的一些材料,存档的材料,但它可以考虑让我们邮寄,我觉得都挺便利的,以及很多东西我们也采取APP上去操作。”
近年来,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打造“十百千万”专精特新企业群体。2022年,南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做法被工信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南京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7家,民营企业占比超8成。在聚焦优质产业链,做好细分领域同时,我市也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赛道上的民营创新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孵化、技术支持和金融服务”的全助力。
南京市科技局局长赵成军表示:“深化‘宁科贷’‘宁科投’、上市培育等三个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库’,提供上市培育综合金融服务综合金融服务。开展‘价值发现’‘陪伴服务’‘助力腾飞’三项行动。”
此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我市通过引导民营企业创立国际出口知名品牌,畅通出海新通道,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等举措,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南京民营企业海外各类工程和投资项目已经遍布全球六大洲近120个国家和地区。而在法治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我市持续推动“健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联系协调工作机制”,实体化运行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并在提升商事司法效率方面,实施多元化纠纷化解。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曹谦荣说:“加大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犯罪预警、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等系统性债务风险和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宣传教育。高标准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