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事件中的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地理位置在徐州。该校之所以需要通过购买房源来做学生宿舍,也是因为校内没有可开发的土地,学校周边几公里范围内也没有合适的土地出让,短期内达不到自建的条件。同时,相比于租赁市场房源,长期来看,现阶段购买存量房更便宜,对学生来说,负担也更小。此次矿大收购计划中的490套现房,套均价不到60万元,相当于开盘价打了5折,说明开发商面对学校的收购需求,是抛出了橄榄枝的。实际上,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来补充宿舍资源的案例并非创举。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发布采购需求,有的整栋收购,有的租赁社会用房,用以解决“宿舍荒”。“宿舍荒”的背景,是源于高校的扩招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万人,与2017年的80.61万人相比,增幅达到68.3%。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早已出台规定,限制提供宿舍的学生条件,例如部分专业学生,或本地生源学生等不提供宿舍。与其让学生高成本地租房,由学校直接购房,确实是个更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对于房产开发商来说,这也是个解决销路的途径,能够快速地缓解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高校与开发商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式合作”。高校从市场求解,对于市场和高校来说都是一种创新,也说明了高校与市场转型的灵活应变。当然,这种方式可能也会面临一些考验。商品房毕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宿舍,日常维护、物业管理、成本分摊、入住标准乃至开发商利润回报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厘清。在更远的未来,一些学校也可能面临生源问题,眼下大举购房,今后如何长期利用、会不会产生资源浪费,也应当早做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