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人数较多的集体宿舍,如果一个人鼾声大作,是有可能影响他人的睡眠质量,尤其是一些睡眠较浅的人。所以,当广西财经学院表示回应部分学生诉求,拟开设“打呼噜宿舍”,还是收获了一波网友赞同的。赞同的人说,对于睡眠习惯不同的学生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方法,可以避免同学之间 因打呼噜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也是学校管理更加精致化、后勤服务更加多元化的体现。但我是觉得有点奇怪,学生时代好像我的睡眠是非常好的,一旦睡着是听不到风声、雨声、打呼噜声的。如果听到,那肯定是失眠了,有心事睡不着,跟室友是不是打呼噜好像也没啥关系。再说,有人睡觉打呼噜,还有人睡觉磨牙,还有人睡觉会梦游,还有人会熬夜……要不要再给他们一一分开,设个“会磨牙宿舍”“会梦游宿舍”“擅长熬夜宿舍”,让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呢?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搞笑?其实,打呼噜是一种生理问题,有的人可能因为白天太累,有的人可能因为枕头或睡姿不合适,还有的人可能因为有一些疾病,所以如果发现舍友打呼噜,不是应该帮他找找解决办法,让他也能睡得安稳吗?难道给他贴个标签,集中到“打呼噜宿舍”反而是解决之道吗?我们常说,集体生活能教人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接受多元世界,而学会自我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本领之一。“打呼噜宿舍”有没有人愿意申请我不敢说,但学校是不是可以考虑给睡眠不好的学生,设置个“安静宿舍”呢,让少部分睡眠质量不高的学生也能得到符合自己睡得好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