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在直播间卖螃蟹,还真是一桩新鲜事。不过,直播中法官也提到,售卖的螃蟹并不是法院的,而是来自一家养殖户,同时也是诚信债务人。原来在十多年前,靠航运谋生的秋兰一家因一场碰撞事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回到高淳老家后,他们尝试螃蟹养殖,却因缺乏技术导致连年亏损,2015年5月,秋兰母亲又因一起交通事故,需赔偿受害人26万多元。十多年来,秋兰一家每年都按时还款。但今年9月初,因多重原因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只能向法院申请了“类个人破产”。为帮助秋兰一家走出债务阴影,筹集偿债资金,高淳法院没有选择强制执行,而是决定直播卖蟹,并在直播中宣传相关法律知识。
有人担心法官直播带货,会模糊司法权威与市场推广的边界,存在角色越界之嫌。但事实上,在线进行司法变卖、司法拍卖并不是一件稀罕事,早在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就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还印发指导意见,对网络司法拍卖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范,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执行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因此,执行法官直播卖蟹,不过是依法依规的常态之举,谈不上是对司法权威的消解。更何况,与线下拍卖比,网络司法拍卖更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还有成本低廉和广泛参与的优势,在实现拍卖财产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从根本上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毕竟,在严格遵守程序正义、强化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前提下,数字化可以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加速抵达当事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