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搜视 > 直播南京 > 视频

牛咔快评 | “堵”易“疏”难,大学教育应该迎“难”而上

2025年11月02日
视频的评论区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问,为什么这些学生宁愿冒雨逗留在宿舍外,也不去图书馆和教室呢?也有人说,或许他们是新生,想去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不得不在外等待;还有人说,或许他们就想用这样的行为来反对学校的粗暴管理吧。不管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一点我们能确定,那就是他们压根不吃这一套。那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强硬呢?从回应来看,校方的初衷是担心学生整日待在宿舍“躺平”玩游戏,希望通过制度规定来约束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习惯。初衷是好的,但不分实际情况的“一刀切”,是对学生多元需求的漠视。更重要的是,这种“保姆式”管理剥夺了学生自主规划生活的权利,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他们更需要引导与尊重,而不是事无巨细的管控。之前,西安也有高校对学生宿舍实行半封闭化管理,要求学生上午没课也不准回宿舍;也有高校要求大学生统一早自习、晚自习,甚至研发出一套WiFi打卡系统,用于监督学生白天在自习室的时长。如果大学生活被简化为教室、操场、自习室这样的“三点一线”,被限定为签到、跑操等标准化行为,会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吗?这种管理逻辑看似在维护教育秩序,实则窄化了学生精神成长的通道。要知道,真正的自律往往都源于一个人内在的驱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我需求、树立人生目标,才是大学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引导教育比一刀切管理要难得多,但大学教育就该承担这个“难”啊。用正向激励机制和优势资源吸引学生主动走出宿舍,通过优化校园学习资源来丰富课后活动,或者开设时间管理、职业规划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如此,才能用“疏”的智慧代替“堵”的强硬,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港湾。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何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