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纸质火车票相关新闻的发布,很多网友都在社交媒体晒出了自己收藏的火车票。这其中既有浓厚的乡愁,也有懵懂的青春,毕竟,每一张车票都是一段生活的印记。只是,变革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从2018年11月我国试点电子客票开始,已经过去了七年。七年后的“无纸化”,完成了刷一刷身份证就可以轻松乘车,很多火车站还支持自助刷脸完成实名制核验。同时,电子发票也采用技术手段防伪,每张票都有唯一的数字指纹,彻底杜绝了假票风险。报销采用电子发票后,旅客不再需要到火车站、车票代售点等地打印纸质凭证,可以直接登录本人的12306账户申请电子发票。另一方面,以电子发票替代纸质票,对环境更友好了。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43.12亿人,也就是说,就算每位旅客使用一张纸质车票,生产和运输也会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产生废水和碳排放,污染环境。而这个问题将被火车票的彻底“无纸化”解决。
这些优势,被一部分网友清晰地捕捉到了。但也还有一些人,对此表示不安。比如说有人提到的,车票完全电子化对老年群体不太友好。他们对智能手机不熟悉,对车站的刷脸等程序也不了解,遇到“乘车难”问题怎么办呢?其实,铁路部门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车票实现“无纸化”主要是针对它的功能性而言,不再具备乘车功能、不再具备报销功能,如果需要查看车次、检票口等信息,乘客还是可以通过自助机将纸质车票打印出来的。同时,车站保留了人工窗口,支持现金购票和纸质车票打印。这也表明,铁路部门的服务意识是在不断延伸的,无纸化虽然带走了传统的乘车方式,但并没有带走铁路客运服务该有的温度,无论是纸质火车票还是电子发票,最终都是为了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全和便捷。所以,改变并不妨碍我们回望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