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2018年全国两会 > 两会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吴智深: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018年03月15日

学机械设计的只懂机械,学汽车制造的只熟悉车辆……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智深对目前高等教育专业设施过“专”、过“窄”现象提出担忧。他建议,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融合趋势,改革高校人才教育机制,拓宽专业学科设置,加快形成多领域融合渗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吴智深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深刻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动力所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我们培养出大量人才,下一步要爬坡过坎,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仍然要紧紧依靠人才,特别是需要大量具有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比如,我们现在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这些领域的创新发展都不是哪个单一学科可以支撑的,今天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越来越强调交叉融合,但现有的人才培养却滞后于这一趋势。”吴智深说,现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上有两种现象,一是专业狭窄、领域单一,有的专业在课程体系上长期不变。还有一种倾向是什么热门培养什么,过于注重眼前、实用,培养出的人才缺乏长期持续创新的基础能力。

吴智深建议,国家应当完善高校专业设置顶层设计,围绕科技创新前沿领域,推动不同专业渗透融合,纵向上拓展“深度”,横向上拉大“宽度”。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不能只培养画图纸的、搞土建的,而是要与景观、地质、生态等学科进行整合,同时也要具备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所需相关领域知识,真正形成创新的系统思维。在人才评价体系上,也要进行复合型评价,不能只看在某一领域多精多专,而是要重点考察是否具备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创新的能力。除了高校人才培养外,吴智深还对基础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十分关注。他说,刚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写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这对于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基础,但现在一说起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往往就是多上几节课、发几本书,既没有多少效果,反而加重负担。建议把生态教育系统渗透进现有的语数外等课程中,让生态教育潜移默化、融入日常,让青少年真正形成整体生态环境观,把环境保护体现在点滴行动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