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兴,1897年生,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人。1931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4旅528团团长。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爆发,黄梅兴任264旅副旅长兼528团团长,奉命防守庙行以南一带阵地,多次与日寇较量,屡建奇功,敌人称他为“黄老虎”。因立功升为264旅旅长,驻防鄂西。后调驻闽、赣、皖南石埭,川东万兴一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黄梅兴奉令率旅移驻淞沪。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黄梅兴迅速率领国民党88师264旅三个团的将士奋起抗击。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连续攻破了日军十多个堡垒,乘胜追击。14日下午6时,在进攻日军最后一个堡垒——爱国女子大学,胜利在望之际,日军炮火密集,加之从航空母舰起飞近百架轰炸机进行轰炸。当黄梅兴率部冲到八字桥时,不幸身中炸弹,壮烈殉国。他成为淞沪抗战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个爱国将领,为中华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0岁。
黄梅兴牺牲时身首异处,随从参谋从战场上把他的尸首抱回来,后运回南京,安葬于雨花台,各界人士纷纷悼念。
这次淞沪抗战前夕,黄梅兴母亲刚去世,心如刀绞的他本应回乡奔丧,但正值国难当头,作为军人的他毅然选择奔赴沙场,为国捐躯。黄梅兴夫人赖伴梅敬送挽联曰:“马革裹尸还,是男儿得意收场,可怜母殁半年,瞑目尚多身后事;鹃声啼血尽,恸夫子招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伤心犹剩未亡人。”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说,高度评价黄梅兴等将士,赞扬他们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2014年9月1日,黄梅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