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蔡炳炎出生于合肥东郊胡浅村。1924年,蔡炳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蔡炳炎成为革命新生力量,跟随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13年间屡立战功。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此时的蔡炳炎已成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蔡炳炎写下“军人不怕死,就怕不能为国而死!”的请战书,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上海罗店战场。
率军开赴上海途中,蔡炳炎在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将妻子赵志学和子女送下船,叮嘱妻子:“你在照看好子女之余,还可参加妇女抗日救亡团体,为国家出点力。”在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中,他写道:“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8月24日,蔡炳炎率领5000人夜袭进攻日军,敌人的重炮弹狂风暴雨般落下来,一些士兵一下子被炸成两截,但全旅将士依然勇猛冲杀,攻下日军阵地。两天后,当日军大批增援部队赶到时,蔡炳炎传令:“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禀遵!”在与日军激战中,他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35岁。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革命烈士,其灵柩于次年迁葬合肥市。2014年9月,蔡炳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为了纪念蔡炳炎,合肥市政府将其故居附近的道路更名为“炳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