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接连发表《中央关于一·二八事变的决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等,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行动起来,以民族革命战争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以求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1932年1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组织上海各界民众支持抗战。2月1日,上海市民众联合会义勇军500人开赴闸北前线,支援第19路军抗战。31日,日军飞机、军舰、陆军在上海猛攻闸北和吴淞,均被中国守军击退。
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在中国亲眼目睹日军暴行,深感震撼与愤怒,志愿协同中国军队参战,驾机往返于宁沪杭之间,帮助进行空中侦察或运送文件。1932年 2月21日,肖特驾机于吴淞口上方与3架日机不期而遇,经过交战,击落日机1架。2月22日,日战斗机3架,驱逐机3架,在苏州南郊轰炸无辜百姓与葑门机场,肖特主动向日机发起攻击,一举击落日军飞行编队指挥官小谷进大尉的飞机。但他自己也受到日机围攻,终因寡不敌众,肖特战机被击落于苏州市吴县车坊乡高店镇(今高垫)浮漕港口水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成为在抗战中牺牲的首位外国飞行员。
(肖特驾驶的“波音-218”型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