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春潮澎湃 > 科创

着眼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日益增强

记者近日深入沿江部分省市,从百姓身边的发展故事中,真切感受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
着眼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日益增强
【总书记讲话摘录】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实践故事】2024年新年第一天,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久洋吉”号汽车滚装船载着3600辆汽车起锚远航,奔赴墨西哥。在2023年,日均约3000辆汽车从这里出发,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2023年9月26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无人机照片)。
汽车业是最大的工业产业之一,长江经济带则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聚集带”。乘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东风”,沿江各省市“抓龙头”以创新促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成为其在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在特斯拉全球产能中占比过半;“上汽造”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溯江而上,在重庆,16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在纯电动、插电式、换电式、增程式、氢燃料等多技术路线全面布局,长安深蓝、阿维塔、赛力斯等多个新兴品牌加速崛起,万亿元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2023年7月20日,在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长安汽车生产基地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阿维塔生产线上作业。
一江相连,江海联动。如今,205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上,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深刻变化。
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湖北宜昌曾因磷化工产业而闻名全国,但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痛定思痛,宜昌作出坚定抉择——2017年起,宜昌对域内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治绿”,同时通过打造精细磷化中心,推动化工产业加速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转换。
一增一减,效果凸显。2023年,宜昌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3%降至20%以下,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在建、拟建的投资1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超过60个。
【记者观察】8年来,沿江11个省市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发挥协同联动整体优势,不断培育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建设现代产业走廊取得显著成效,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