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小康江南 > 全面小康

常州溧阳姜下村: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奏响幸福乡村致富曲

2022年01月07日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如何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溧阳市竹箦镇姜下村交出了成功蜕变、华丽转身的优秀答卷。

一大早,姜下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兰花种植基地里,花农们正在设计兰花造型,等待客户挑选。“现在一期有8200平方米的培育基地,然后全年种苗种植有30万株,常年开花株有20万株,每年产值在600万左右。”现代农业产业园西汤花坊负责人吕正洋介绍。吕正洋原先在上海、浙江等地从事兰花种植,2019年12月,他在姜下村委的动员下返乡创业,创建了西汤花坊。目前,二期10000平方米的温室、兰花生物组织培养室正在规划中,建成后不仅能形成兰花产业闭环,还能带动近500人就业。

姜下村村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耕地6676亩,总人口3890人。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姜下村村委正不断探索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振兴之路。“我是2018年6月份来的,当时村集体经济大概是30多万元。经过3年的发展,预计2021年能达到400万元的总收入,这个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姜下村党总支书记吕岗华说。

姜下村原先是一个经济薄弱村,三年前吕岗华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吕岗华经过实地考察和外出学习,决定首先在土地上做文章,向土地要效益。就这样,姜下村一方面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姜下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丫丫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为了给蔬菜销售打开市场,吕岗华远赴山东寿光请来了蔬菜种植专家,提升蔬菜品质,还带着村里的党员们从业务员做起,到溧阳市各个企事业单位联系对接,拓宽销路。

目前,姜下村的食品配送中心每天发货1万多斤,仅2020年就创收1000多万元,2021年预计突破2000万元,仅此一项就可以上交村集体经济100余万元。

蔬菜销路打开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越发高涨,蔬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已有200多位村民在蔬菜种植和配送中心工作,其中80%是老年人,每月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上万元的收入让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姜下村食品配送中心内景

姜下村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鹅产业。瓦屋山下,神女湖畔,独特的山水造就了竹箦风鹅别样的味道。20年前,姜下村的竹箦风鹅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奖。2008年,溧阳风鹅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近年对整个风鹅厂以及风鹅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提档升级,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基地,并且扶持周边群众进行养殖,统一加工后推向全国市场。”姜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震说。

竹箦风鹅选用散养在瓦屋山下生态养殖的太湖白鹅,生长周期长达200多天。为了保证品质,村委聘请了江西农业大学周永昌教授作为长期顾问,指导村民提升养殖技术,并以保护价进行收购,这样既能确保生态养殖,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我们一共扶持25户小规模养殖户,人均增收5万元以上。”姜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震说。

风鹅养殖基地有专人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

2021年,姜下村依托“红韵原乡、幸福姜来”特色党建品牌,打造了集民主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集体经济展示窗口等功能为一体的姜下村乡村振兴主题馆。目前,姜下村正在整合优势资源,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