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长江大保护-南京在行动 > 共护一江水 > 头条推送

扬子江畔绿意浓 发展保护两相宜

2020年08月06日
长江江苏段又称扬子江,横贯江苏433公里,长江的水孕育了江苏的灿烂文化,滋养了江苏的锦绣繁华。沿江地区以47%的面积,承载了全省六成人口、七成投资、八成总量、九成进口。
长江经济带既是江苏的经济带,又是生态带,更是江苏人民的生命带。抓好长江大保护对江苏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要始终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4年多来,江苏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进,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并行,对突出环境问题“下猛药”、对化工污染治理“出重拳”、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举全省之力,共抓长江大保护。
时光荏苒,扬子江的水慢慢变好了。今年1至4月,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入江支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占95.6%,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
高水平的保护,也带来了高质量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GDP达9.96万亿元,同比增长6.1%。
鲲鹏展翅,江苏的经济发展正乘着生态之风,扶摇而上。
腾笼换绿,守住生态家底
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地块,曾经烟囱林立,厂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是南京的“化工之乡”,其中大中型化工企业15家,年产值约320亿元、税收约30亿元,支撑着栖霞区经济的半壁江山。
完成全部404家企业的关停搬迁,彻底杜绝工业废水排放对长江生态环境的污染,“壮士断腕、大刀阔斧、不开口子、不搞盆景”,栖霞区委书记黎辉这样形容。
腾笼换绿,传统工业退出了,现代服务业进来了:总投资约350亿元的华润华发万象天地、招商花园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区域总部、品质酒店相继落地;总投资500亿元的创智科技园、智慧电气城、文化旅游古镇等重大优质项目加快推进……南京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在崛起。
调结构促转型,规划引领在先,确保开发有序。编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是推动长江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抓住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契机,江苏不断完善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划分4369个环境管控单元,把该开发的地方高效利用好、该保护的区域严格保护好。选择10个产业园区,开展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激发释放园区发展活力。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还会同有关部门安排生态补偿资金15亿元,引导各地守住生态“家底”、为发展“留白”。
加大整治改善水质,江豚数量增加
作为指标性物种,江豚的生存状况是长江水质好坏的一面镜子。这两年,南京浦口江豚数量增加到了50多头,江阴江面也出现江豚追逐嬉戏的场面,镇江豚类保护区时常可见成群江豚在江面游弋,发出“噗嗤噗嗤”的呼吸声,十分壮观。“微笑精灵”的跳跃身影,是长江江苏段水质改善的最好证明。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这几年,省委、省政府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老百姓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环境问题,通过深化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强化省级环保督察等举措,进行彻底整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显也是前所未有。”
江苏发挥省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作用,建立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的常态机制,用足专项行动、强化监督、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等手段,举全系统之力,咬紧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并由点及面,组织对沿江化工园区开展“水平衡”“废平衡”专项执法行动,主动发现整改各类问题,变“问题找上门”为“上门找问题”。
同时,江苏也加快补齐治污短板,组织沿江地区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标准等3个基础性工程及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治理工程计划方案。目前沿江8市园区已实现自动监控全联网。发布10项地方环境标准,《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成为该领域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制定在生态环境监管中保护企业合法产权的“二十三条”,完善差别化管控机制,充分调动企业治污的积极性。
坚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大变样
每天清晨,家住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的七十岁老大爷徐君成都要起个大早,拄着拐杖沿着门口小路到淮河入江口公园里走上几圈,这成为老人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靠着长江生活一辈子,亲眼目睹长江沿岸的生态变迁和环境整治,老人深有感触:“这几年江边树多了,水变清了,空气跟着变好了,鸟儿鱼儿也多了起来,生态环境真是大变样。
江苏坚持系统修复,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在4个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增加4.86亿元用于长江生态修复。组织沿江8市共同开展“同饮一江水,共筑绿篱笆”绿色组织行动,引导全社会保护长江生态。
同时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江苏在长江、太湖、大运河沿线,打造了10个以生态净化型湿地为主的示范工程,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因地制宜接入自然或人工湿地,既提升净化效果,又降低治理成本,实现减污、扩容有机结合。
管住乱排乱放,坚决改善长江水质
江苏人生产生活用水八成来自长江,长江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取水口和备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事关老百姓生命健康,保护长江水质安全刻不容缓。
在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看来,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泰州利用列入全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试点城市的契机,大力推进“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建立起大数据平台和遥感应用基地,彻底管住乱排乱放,坚决改善长江水质。
以开展长江健康大普查大体检为契机,江苏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排查长江1.7万余个入河排污口,深入推进监测溯源、分类整治。
2019年,江苏完成58个“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265个“千吨万人”以下乡镇农村地下水型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组织对1975家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开展“八查八改”核查和沿江8公里环境风险源排查。
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江苏正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有机融合的“绿色高效经济体”,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正从共识走向落实、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