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焦点

文旅“长红”,当不止于“鸡排哥”

2025年10月11日

□ 锐见





这个国庆,景德镇卖6元鸡排的摊主李俊永持续走红。十年不涨价的金句、真诚幽默的互动,让他从市井街头跃入公众视野,带动了当地旅游数据的显著增长。






“鸡排哥”的走红,是情感经济在文旅消费中的一次集中爆发。然而,热度之下,我们更需思考:如何让这样的个体现象,从短暂的流量变为推动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动力?



“鸡排哥”的价值,在于补齐了商业社会缺失的情感拼图。在标准化服务成为主流的今天,“学生5元、普通人6元”的十年不变价格,以及“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的品质坚守,构建了难能可贵的信任关系。“鸡排哥”提供的,远不止于鸡排,更是被尊重、被看见的“情绪价值”。这种发自本心的真诚,恰恰是现代商业中最稀缺的资源,也因此成为了最强劲的流量密码。


个体IP的崛起,为城市形象传播打开了新路径。从“为一人赴一城”的旅游新动向,到平台上涨的预订数据,都印证了鲜活个体对城市吸引力的强大赋能。它说明,城市的温度与魅力,往往通过具体的人来传递和感知。景德镇文旅部门迅速授予“鸡排哥”“文旅推介官”称号,体现了捕捉机遇的敏锐,也反映了“个体即窗口”的传播新逻辑。


流量可以“泼天”而来,也可能匆匆而去。走红后的“鸡排哥”,面临着“想歇不敢歇”的疲惫,以及被围观、被表演的异化风险。这揭示了个体网红化背后的普遍困境:当鲜活的生活成为被消费的景观,其核心吸引力能否持续?文旅发展若仅系于一人一时,其根基必然脆弱。




因此,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关键在于系统性的生态建设


一方面,要善待、善用“鸡排哥”们。当地政府以服务替代管制,成立专班维护秩序,协助其成立工作室、改善经营环境,是值得肯定的“护航”之举。保护其本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开发透支公众信任,是维持其生命力的前提。


另一方面,要以个体现象为契机,锻造整座城市的文旅韧性与魅力。“鸡排哥”是可遇不可求的“点”,城市需要做的,是把这个“点”引发的关注,引导至更广阔、更深厚的“面”上。这要求我们拆除阻碍个体发展的“玻璃门”,构建亲清统一的支持体系,让更多平凡的努力能被看见、被滋养。最终,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应依赖于单个“爆款”,而应源于无数微小活力共同构成的繁荣生态。




“鸡排哥”为景德镇带来了高光时刻,但文旅的“长红”之道,在于让每一次这样的偶发闪耀,都能沉淀为城市肌体的一部分,照亮更多平凡角落,成就真正持久动人的烟火人间。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黄星
制图、编辑:张力伟
主编:张宏亮
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极目新闻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