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焦点

南京:“绣”出来的优等生

2025年07月14日


城市从来不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是有温度的“生命体”


最近,财政部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出炉,南京获评最高等级,在全国15个试点城市里是妥妥的“优等生”!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藏着城市更新的深层逻辑——不是推倒重来的大破大立,而是以“绣花功夫”织就美好生活,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木上,走出稳稳的步伐。



南京的城市更新 

“小而美”彰显大民生


每天清晨,修葺一新鼓楼东井一村小区广场就成了居民们的快乐据点。下棋的、聊天的,烟火气十足。可谁能想到,这曾是老国营厂的家属区?


今年三月,广场华丽转身,不仅活动空间大了、环境美了,更把厂子的光辉岁月悄悄“缝”进了新景里。“广场变宽敞了,也整洁多了,”居民刘福康告诉记者,“特别是特意增加的桌椅,真是贴心,这幸福感实实在在。”这种“小而美”的改造,让每一寸空间都生长出幸福感。


东井一村小区.jpg

鼓楼东井一村小区


在雨花台区小行社区,仅有3000平米的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项目,同样彰显着“小空间、大民生”的温度。一栋原本企业闲置的三层小楼,如今被高效赋能:一楼变身为社区食堂和孩童托育空间;二楼是青少年社区教育中心;三楼则用于展览、沙龙和居民议事。垂直空间里,生活的烟火气与社区的生命力交织共生,印证好的城市更新,能让每一处角落都被温柔以待”。



南京的城市更新 

也有老厂房的“跨界重生”


越界梦幻城”——这片曾经沉寂的企业老厂区,经过精心运营,如今已成为年轻人观演出、逛市集的热门打卡地。园区的创业基地以低廉租金和专业团队扶持,成功地将“旧厂房”孵化为“创业梦工厂”。


瑞金里REPAEK项目同样惊艳。项目总经理丁慧芳向记者介绍,其前身是渐渐淡出居民生活的友谊商务大厦。去年六月启动改造,到今年春节,沿街商业已率先焕新并投入运营。改造完成后,这里将蜕变为一个无边界的新型产业空间,预计每日人流量将跃升至5000-6000人次。


瑞金路.jpg

▲瑞金里 REPARK


当“101厂房”冰冷的铁皮门演变为“101明潮里”的“金陵打卡墙”,当南京第二机床厂废弃的齿轮化作“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别具风韵的“指路牌”,也难怪有人感慨:最好的城市更新,莫过于让陌生人为之驻足,让乡愁于此延续



城市更新的“最优解” 

往往藏在居民的需求里


拥有810户居民、7条历史街巷的小西湖片区,是南京28个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留存着浓郁“南京味道”的明清风貌居住区。自2017年起,一场“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在此悄然推进。“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多元共治理念,成为解锁这片街区焕新活力的“关键密码”。


小西湖.jpg

小西湖片区


通过搭建“居民议事会”平台、引入“社区规划师”机制,在充分尊重居民原有居住习惯与院落形态的前提下,居民得以自主选择参与功能混合设计、公共空间打造乃至合作建设,让原本封闭的院落,蝶变为开放、有生命力的活力场域。


今年5月,南京首个城市更新安全消险改造试点项目——石榴新村项目A地块6幢新建住宅正式交房。这背后,是69场居民议事会凝聚共识、70轮方案修改优化设计、20轮户型调整回应需求的艰辛历这个过程也证明,群众的期待才是更新的最佳“施工图”




用绣花功织补城市功能,这些看似微小的“手术刀式”更新,拼成了让南京更宜人的“拼图”。当城市的每一处更新都能回应居民期待,城市就会成为一个有归属感的家园,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理想之地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撰稿:田智雄
编辑:翟小佳
主编:杨洋
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鼓楼微讯 秦淮发布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