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科技赋能引领产业升级 南京打造百亿级稻米产业链

2025年11月21日
11月17日,“科金兴农服务日”活动优质稻米专场在南京江宁湖熟现代农业示范园举行。当前,南京正通过推广智慧农业、整合产业链条、培育公用品牌等举措,全力推动稻米产业向百亿级目标迈进。
在湖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田里,无人驾驶的收割机与播种机协同作业,北斗导航系统精准指挥“九道工序一次性作业耕播机”完成播种,无人机在空中实时监测水稻长势并测算产量,这些曾经停留在实验室的智慧农业场景,如今已成为南京水稻种植的常态。
“智慧稻作体系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通过精准施肥、变量施药、智能灌溉等技术,实现亩均增产10%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15%,真正实现增产又环保。”南京市开太红家庭农场负责人叶红兰介绍,借助这套体系,农场水稻亩均增产超过10%,农药化肥使用量则下降15%,科技带来的效益实实在在。
科技正成为南京稻米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单产提升”目标,组建专家服务团,推动“产学研推”一体化,助力小农户衔接大科技。每年安排超千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水稻、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并委托南农大、省农科院等7个专家团队,点对点指导种植户科学种田。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张远山表示,“一方面着力提升粮食单产,增产能;另一方面着力延伸粮食链条,增效益。邀请粮油产加销企业、科技单位、金融机构,助力粮油增产增效。”
在品牌建设方面,南京率先注册优质稻米区域公用品牌“金陵味稻”,连续五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其发展。目前,“金陵味稻”已与52个本地优质稻米产品品牌建立母子品牌矩阵,有效带动产业从“卖原粮”向“卖大米”再向“卖品牌”转变。
数据显示,销售稻谷亩均纯收益约300至500元,而销售优质品牌大米,亩均收益可超过4000元。本次活动还设置了供需对接环节,吸引了多家餐饮、零售企业与本地生产基地面对面洽谈,推动更多地产优质大米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渠道。
下一步,南京将突出“整建制、大面积”建设高产片区,推动稻米产业与休闲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系统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稻米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何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