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搭载着全国首台套船用FSRU-SCV模块化装置的船舶从南京驶向远洋,该装置由南京中圣科技集团中圣高科公司自主研发制造,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环境下液化天然气再气化技术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海上“气站船”(FSRU)近年来正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角色,与陆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相比,它能灵活停靠在任何有需求的港口、建设周期缩短一半。此次中圣高科交付的装置正是海上“气站船”的核心装置,它能够将储存在船上的零下160℃左右的液态天然气,瞬间加热气化成常温气态的天然气,再通过管道输送到陆地,满足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能源需求。 实测数据显示,其传热效率超过98%,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优于国际海洋公约环保标准,一艘“气站船”如果配备三台该型装置,日处理液化天然气能力可满足5000户家庭的全年用气需求。
中圣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宏新介绍道:“气化装置在船上要经受海浪和各种极限工况的考验。海水它含氯离子,是高腐蚀性的,整套装置能不能扛得住长期在海上海水中氯离子的侵蚀与腐蚀,这对材料也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又通过研发和创新以及和船东的合作,实现了这些材料的国产化。所以这几年来,我们一直一点点在往前推进,这样通过每一个环节的认真总结和通过各种腐蚀环境的模拟,终于实现了中国制造。所以,这是一个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经过十多年专项攻关,团队通过精准的流体模拟计算,创新开发出了专用防晃荡结构;创新的“气化器撬装化轻量化设计”理念,则将整台设备的重量控制在100吨以下,比陆工模块轻了50%以上,不仅满足船舶对设备结构尺寸的严格要求,还更大幅节省船体空间,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中圣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宏新表示:“刚刚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我们实体制造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中圣以这个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制造水平,同时让我们的装备要满足、适应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已经在中东、欧洲发力,进一步走国际化的路线,让中国制造在全球唱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