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人工智能生物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南京大学首次向全球公布并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生物学”这一全新学科的定义、理论框架与发展路径。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辰宇教授介绍,“人工智能生物学”是一门新型交叉学科,以人工智能为认知框架和研究手段,深度融合生物学、复杂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通过多尺度数据构建形式化模型,系统揭示生命系统的涌现规律与生物智慧逻辑。它不只是简单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现有的工作效率,而是一种理论创新,它提出了新的生命规律解释。如在医学领域,传统医学像是在治疗“树上的一片病叶”,而人工智能生物学则是在探讨“整棵树为什么会生病”,从而找到根本性干预方法;在粮食安全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生态系统涌现的规律,可以在气候剧烈变化前,预测和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策略。张辰宇认为,当前,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生命科学“3.0时代”已经开启。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张辰宇谈道:“生物学1.0时代是17世纪开始叫博物学,想要找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各种形式。生物学的2.0时代是从上世纪的50年代的DNA双螺旋结构开始的分子生物学为代表,包括细胞生物学等。人工智能生物学是生物学的3.0时代。”
近年来,南京市携手南京大学通过多项举措,积极引领“人工智能生物学”学科的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2019年,南京大学与南京市江北新区合作,共同成立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2023年,南京大学开设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生物学”本科专业,并纳入国家“强基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