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南京高淳:绿水青山间趟出乡村振兴路

2025年09月16日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从青山到碧水,从林田到乡村......高淳区作为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产业在绿色蝶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协同并进。
九月,东坝街道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田里,有机水稻已经抽出稻穗,长势喜人。2022年7月,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在合作社内的500亩水田上种植“零碳”水稻,展开有机水稻土壤数据管理采集试验,核算固碳减排数据。一年下来,500亩有机水稻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4%,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减少16%,总计减排增惠二氧化碳当量130.67吨。
2024年3月,经过4轮竞价,和睦涧村的130.67吨农业碳减排量,被上市公司红宝丽集团以每吨75元拍下。这张标号“0000001”的碳票,成为江苏首张交易成功的农业碳票,标志着南京农业碳汇交易迈出实质性一步,也开辟了一条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
“我们是使用固碳的方法来实现对土壤的改善,首先对环境是一个非常好的改善;其次,对我们有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提升,能卖出好价格;最后,二氧化碳减排还能卖钱,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魏统田这样介绍。​
九月的固城湖,湖面波光粼粼,各种鸟类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地飞来游去,与岸边的湖滨公园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而此前,固城湖也曾一度面临“生态危机”:因湖滩围垦及开发利用,湖面逐渐缩小,蓄水能力降低、区域水质下降;1999年起,高淳投入3000多万元治污,2006年固城湖周边5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2019年更实施退圩还湖,固城湖借此扩容6.11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两个玄武湖湖面。固城湖水面从“减法”到“加法”的变化,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也提升了经济活力。
南京市高淳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科负责人王鹏桢表示:“我们重建了湖边的湿地以及缓冲带,对整个区域的水体净化作用提升明显。从检测数据来看,退圩还湖实施前,固城湖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水三类;工程结束后,大湖区水质始终稳定在二类水。同时,湖底清淤及整个生态系统构建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水中底栖动物、脊椎动物提供了良好栖息场所,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生物多样性。”​
南京市高淳区建发集团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项目管理组组长宋德宇补充道:“我们的航道从原来的五级航道提升为三级航道,可通航一千吨级船舶。此前受旱季影响,每年有三到四个月无法通航,现在则可全年通行一千吨级船舶,这极大促进了高淳区的地方经济发展。”​
高淳区桠溪街道桥李村,千亩有机茶园层峦叠翠,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07年,村里关停污染企业,组建苏峰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采用“村办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200亩的零星茶田拓荒成如今1210亩的有机茶园。茶园严格遵循有机农业标准生产加工,全程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以“智慧大脑”开展精细化管理,同时建设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实现光伏发电收益。
高淳区桠溪街道桥李村党总支书记戴文韬介绍:“陈宗懋院士团队根据我们的土壤墒情以及当地小气候,为我们搭配了一款有机肥。这款有机肥大大提高了茶园的产量。随着产业逐年发展,我们茶园的产值从当年的 20 万元增长到现在的 650 万元。在集体产业壮大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忽略村民的增收致富,合作社每年会拿出 40 万元,对村民进行分红。”​
高淳用20年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守护好绿水青山,好日子就有了“源头活水”。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何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