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评价报告(2025)》发布。
这份《报告》以17个国家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全面发展为标准,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将这些国家级都市圈发展水平划分为标杆型、领先型、发展型、成长型四个等级。
评价结果显示,深圳都市圈,以综合优势位评定为标杆型;广州、杭州、南京等3个都市圈,评定为领先型;青岛、厦漳泉等6个都市圈,评定为发展型;福州、长株潭等7个都市圈,评定为成长型。
南京都市圈缘何成为“领先型”?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滁州、芜湖、马鞍山、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经济体量突破5.4万亿元。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规划。
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都市圈GDP总量为5.44万亿元,在17个国家级都市圈中排名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3万亿元,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4.22亿元,同比增长5.3%。
南京的消费力,为何如此旺盛?答案就在于:“巧用”政策组合拳,不断“焕新”消费场景。
面对电商等线上消费的冲击,南京另辟蹊径,开始让商业空间变成城市故事的讲述者,不断“焕新”消费场景。其秘诀之一就是对“首发南京”IP的系统化塑造。
近年来,南京持续引进首店约1200家,汇聚95%以上国际一线品牌。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首秀、首展、首演,多维拓展消费场景。这样一来,在南京,到商场就不仅仅是为了买买买,而更多的是为了多元体验。
同时,南京还致力于打造“都市圈消费共同体”,通过实施开放式补贴政策,吸引周边城市居民赴南京消费,强化“南京消费、都市圈共享”的聚合效应。
当新街口的德基广场,登顶“全球店王”;当百家湖的霓虹,不仅照亮南京人的夜生活,更成为都市圈消费者的打卡目的地,这座城市的商业辐射力早已突破地理边界。
《报告》还显示,在创新发展指数方面,2024年,南京都市圈研发投入达1846亿元,位居国家级都市圈中第二;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67万家,技术市场活跃程度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强。
近年来,南京推动“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上线运行;探索设立“研发飞地”,建设“宁淮科创走廊”;推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宁滁两市开发区产业合作进程……
在南京都市圈中,南京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就可圈可点:培育出多家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持续发展与上游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子行业及全球市场客户;持续探索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具身智能联合研发;强化全球化技术协同网络……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鹏认为,南京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性支撑作用。
在经济产业上,现代产业发展态势比较良好,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走向了一个积极良性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凭借其体量、丰富的文化包容度及深厚的历史积淀,对整个周边地区的城市现代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带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