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80周年。当天下午,一位身着黑衣的中国女子走上日本立命馆大学的讲台,她30分钟的讲述,让台下的日本观众不禁垂泪。
2025年7月26日 夏媛在立命馆大学演讲
倾听演讲的日本观众
她叫夏媛,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这也是她首次赴日宣讲和平。立命馆大学位于日本京都,31年前,夏淑琴首次赴日公开作证、揭露战争罪恶,京都也是重要一站。祖孙二人首次赴日宣讲的坐标,在31年后重叠。
京都站
不能磨灭的记忆
夏淑琴今年96岁,但8岁那年的可怕记忆已经给她的人生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让夏淑琴一家9口顷刻间死去7人——外公、外婆和爸爸被枪打死,妈妈和两个未成年的姐姐遭轮奸后被刺刀刺死,1岁的小妹妹被活活摔死。
“当时8岁的外婆躲在被子里,被日军用刺刀刺了3刀,昏死过去。醒来后,她发现周围都是亲人的尸体,只剩4岁的妹妹在哭喊着要妈妈。幸存下来的姐妹俩靠家里存留的炒米、锅巴和水缸里的冷水,与亲人的尸体一同生活了14天,后来被‘老人堂’的老人发现了,带回‘老人堂’,外婆的3个刀口已经溃烂……”在当天的讲述中,夏媛数次落泪,她眼中仿佛看到年迈的外婆变成了8岁的孩童,再次回到了88年前那个黑暗冰冷、彷徨无依的冬天。
南京大屠杀期间 约翰·马吉拍摄的夏淑琴家附近屠杀后的现场
2025年7月26日 夏媛在演讲中落泪
而夏淑琴在接受采访时则多次表示,她有两个家,一个在身边,一个在墙上。她说的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死难者名单墙(又称“哭墙”),墙上的一串名字就是她口中的那个“家”,那是她唯一祭奠亲人的地方,更是她心底深埋的痛。在赴日演讲时夏淑琴曾说:“每年从11月开始,我的眼泪就不会干了,尤其到12月13日这一天,更是不由地流泪。”
2006年 夏淑琴流泪讲述
南京大屠杀给幸存者带来的心理创伤是终身的。有时,这种伤害也会间接地影响家人。“外婆的经历影响了她对孩子的关爱,到现在她都不太会表达爱。”夏媛说,“我是外婆带大的,还是有隔代亲的,但是她对我妈妈和小姨就比较严肃,会莫名地对她们发火,一开始我也不太能理解。”
在巨大的童年阴影笼罩下,夏淑琴很久都闭口不提苦难的往事。夏媛直到初一才知道外婆的这段经历。“一开始家里人也不太知道。当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找到我外婆,登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时,外婆才慢慢打开心结,说出她的过往。”夏媛说,从不愿提及到频繁公开讲述证言,外婆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鼓励下,经历了思想的转变,决定为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同胞发声。
赴日宣讲捍卫真相
选择站出来一次次揭开伤疤,需要勇气,而踏上日本国土,正面对抗蓄意抹杀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凭借的则是历史当事人的底气。
1994年8月,夏淑琴首次踏上赴日作证之路,成为战后第一个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东京、大阪、京都、广岛、名古屋……31年来,夏淑琴多次赴日宣讲,受到不少日本记者的尊敬,也得到了松冈环等日本民间友好人士的支持。有日本观众听完演讲后表示:“一些所谓的学者,他们的历史认知是错误的,我们感到很羞愧。”
“外婆赴日宣讲的目的始终是希望更多日本人能了解、正视并承认这段历史。”夏媛说,“外婆是到日本的各个大学里面做口述史的。当时的学生很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外婆印象特别深刻。她说,听完她讲这段亲身经历,真的就有日本的孩子跪在她面前,说要替他的先人忏悔。”
这次夏媛在京都的演讲也让台下的日本观众动容。森永文子女士含泪听完了演讲。她说:“我看过一本书,书里描写的南京大屠杀的情景和夏媛女士演讲的内容一样。听了演讲后,我好像亲眼见到了大屠杀的现场,觉得特别难受、特别悲哀。我这个年龄的人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我认为对下一代的史实教育非常重要。”
夏淑琴的每一次讲述都伴随着痛和泪,尤其在日本,这样的讲述更令她肝肠寸断,这也让夏媛做了一个决定:“以前都是外婆自己演讲,随着我陪伴她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段历史。每当看到外婆讲述的时候流眼泪,我也会跟着伤心难过。现在,我要带着我外婆的记忆替她走、替她说。这就是我的使命。”
2007年 夏淑琴(左)在东京演讲、 2025年 夏媛(右)在京都演讲
2016年开始,夏媛连续多年陪伴外婆参加各类和平纪念活动。 2017年前后,夏媛开始走上了接替外婆宣讲的舞台。2022年,夏媛与儿子李玉瀚同时成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2025年,夏媛成为首位赴日演讲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传承记忆守护和平
夏淑琴曾说,我活一天,就要为30万遇难同胞讨一天公道!我绝对不能接受日本人想埋没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夏淑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8年,日本学者东中野修道和松村俊夫分别出书,污蔑夏淑琴为“假证人”。2000年,夏淑琴对两人及出版社提起侵犯名誉权诉讼。2006年8月23日,南京市玄武区法院一审判决夏淑琴胜诉。
2006年 夏淑琴在南京市玄武区法院出庭
夏淑琴(右四)在东京街头抗议
针对夏淑琴在中国国内的诉讼,日本被告东中野修道在东京地方法院提出了反诉讼,但当2006年7月1日夏淑琴在日本出庭时,被告却突然撤诉,随后,夏淑琴提出反诉。2007年11月2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判夏淑琴胜诉,并责令被告松村俊夫和东中野修道向原告赔偿400万日元。2008年5月21日和2009年2月5日,东京高等法院和日本最高法院均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判决。
日本三级法院一致判夏淑琴胜诉,是夏淑琴用9年时间与日本右翼分子抗争最好的结果,更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最好的确认。
夏淑琴在东京地方法院出庭
“外婆说的都是事实,官司肯定能打赢。”当时,夏媛一家非常有信心。回想外婆坚持打名誉权官司的漫长过程,夏媛意识到,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不仅要传承史实,更要传承守护和平的精神力量。她说:“我觉得外婆很勇敢,这次我来日本宣讲,也要传承这种精神。”7月27日傍晚,夏媛在日本京都放送大学进行了赴日的第二次演讲,现场四五十位听众大多是自发前往的日本民众。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26人,平均年龄接近95岁,而包括夏媛在内的32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已正式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成为和平宣讲的主力军。从对外婆的不理解,到如今走上与外婆同样的道路,夏媛表示,虽然时间流逝、证人凋零,但记忆不灭、史实永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空坐标,而精神的坐标却可以穿越时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重叠并且传承。
2022年 夏淑琴(中)与夏媛(右)、李玉瀚(左)在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仪式现场
记者:左宁、唐璐、常峥、杨晓丹、杨善军
主编:任松筠、谢海翔、唐璐
编辑:张夫英、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