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物种宝库又“上新” 南京多措并举守护生物多样性

2024年05月23日
“微笑天使”江豚在鼓楼滨江风光带逐浪嬉戏、“湿地精灵”震旦鸦雀在新济洲地栖息觅食……近年来,随着南京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频频“闯入”人们的视野。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记者从南京市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中了解到,南京的物种宝库又“上新”了!
为摸清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2021年10月起,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开展全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截至目前,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多个物种的发现打破了历史记录。从首次在石臼湖溧水段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到玄武湖明城墙基部发现迄今为止世界城市环境中天然更新的最大水杉种群……南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开展以来,收获满满。最令研究人员们感到惊喜的,当属黑嘴鸥的现身。今年5月15日,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在六合区龙袍长江湿地公园,首次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据中国鸟类记录中心记载,黑嘴鸥在江苏主要出现在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城市,在内陆地区鲜有记录。此次发现,创造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种类、数量在南京的新纪录。
地处长江进入江苏第一洲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是南京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我国首个长江洲滩型湿地公园。2000年底,南京江宁区对新济洲进行“生态移民”,如今,岛上的“新居民”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内各类生物资源共有1704 种。其中维管植物584 种;昆虫404 种;水生生物436 种,包含鱼类38 种、浮游植物25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55种;陆生脊椎动物280 种,包含两栖爬行类37种、鸟类224 种、兽类19种。
新发现的背后,是南京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京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为高水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编制《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监督管理和考核办法》,划定了106块生态空间保护区,总面积约1002.27平方公里,实现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区域的全覆盖。为进一步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途径,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热情,今天,南京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正式授牌,南京江豚城市公园等9家单位入选。
下一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建设美丽南京的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合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编辑:刘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