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满目皆绿,飞鸟群鱼悠然地奏响着美妙的大自然协奏曲。这个总面积26.81平方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由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和子汇洲5个洲及陆域码头组成。李全文是湿地公园建设者之一,一直密切关注着这片土地的变化。在李全文看来,这里最令他兴奋的,就是每年都有不少“新房客”落户。
“鸟类由2016年时候只有103种,增加到现在215种。特别是以前都没有发现的、现在大量发现的,比如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介绍。
据了解,新济洲最早形成于南宋年间,清朝嘉庆年间便开始有人居住,直到2000年前,新济洲上还有3000多名村民。2000年11月,江宁区对新济洲实施“生态移民”,顺势启动生态修复模式。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这片洲群于2016年被正式授牌为南京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发展科工作人员张玮说:“自2019年长江大保护实施以来,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在滨江段和江宁段共建设了5825亩绿色生态廊道,种植了垂柳、金丝柳、樱花、榉树等珍贵树种。针对新济州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编制了相关的技术方案,共修复长江重要湿地6868亩。”
与环境一同变迁的还有人。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江宁段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在政府帮扶下,全区劳动年龄段退捕渔民全部实现动态就业率100%。退捕的渔民们在街道的引导下,还加入了“长江守望者联盟”,骑上电动车去巡江,从“捕鱼人”变成“护江人”。
江宁区长江守望者联盟志愿者袁珠介绍:“目前我们队伍有志愿者600多人,下面也设了6个支队,有巡江、清江、护江、保江、述江、绘江。我们巡江支队还会定期对江水进行检测,会发现这个数值越来越好。”
最近,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下一步还将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生态管控保护功能区。人退鱼鸟归,如今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宛如一颗夺目璀璨的“绿宝石”。
李全文说:“由原来的靠江吃江过度索取,转变成现在的爱江护江,这个就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