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刷屏的毕业致谢,不止于励志故事

2022年06月27日

时值毕业季,关于毕业典礼、毕业论文等的讨论又持续刷屏。其中,不少学子的论文致谢也引发广泛关注。

“初中的我,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早上带着星光出发,晚上又披着月色回来。”南京大学大四毕业生陈时鑫在论文致谢中回忆多年艰辛的求学路,真情实感令人动容,不少人将之称为“现实版《送东阳马生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苏正民用6000多字的致谢讲述自己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故事,并点名致谢了65位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这样的故事我们似乎并不陌生。2021年,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致谢也让一大批网友泪目,他在开头写到:“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朴素的话语,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奋斗不是说说而已,在资源薄弱的情况下,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通过个人努力,让生命散发夺目光芒。而时间亦不曾辜负对拼搏者的褒奖。去年,陈时鑫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全奖直博录取通知书;今年本科毕业的苏正民已经保研,成为一名准研究生;从乡村小学走出的黄国平,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现在他已进入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一名信息技术工作者。

致谢1.jpg

致谢2.jpg

陈时鑫的论文致谢

 

“陈时鑫”、“苏正民”们的自强不息令人赞叹,那些给予他们光亮和希望的人们也值得关注。陈时鑫说,自己曾受益于一个公益组织,一位好心人连续多年对其资助。苏正民在论文中致谢了65位帮助过他的人,其中既有老师同学,也有不少公益人士,如《天津日报》记者张俊兰。25年里,张俊兰在凉山建设了三所希望小学,与爱国慈善家共同努力创建了60多个孤儿班、女子班,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凉山贫困学生和孤儿。低保政策、奖学金等也守护着少年们的求学之路。除此之外,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项目,改善了当地办学条件,补足硬件设施短板。在贫困家庭中,培养一个学生,对家庭的改变是巨大的。陈时鑫接受采访时曾说:“教育和知识为我打开了一扇走向世界的窗户。我很欣喜地看到这些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教育质量的改善,相信未来有更多学子能够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回馈家乡。” 

这些少年们曾为了梦想不懈奋斗,走出了大山,如今他们也不忘来时路,反哺家乡,帮助更多孩子奔向更美好的未来。现在,苏正民成为了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将回到凉山支教一年,此前他还发起凉山阿依(儿童)助学计划,帮助困难学生。陈时鑫回乡时会义务辅导同村孩子,帮助其中不少孩子考上当地最好的中学。他们曾被光照耀,如今自己也成为发光的人,将光和热接续传递。

苏正民给凉山的儿童们上课。

(苏正民给凉山的儿童们上课)

 

刷屏的毕业致谢,初看是一个个坚强的少年奔赴梦想、勇毅前行的求学路,深入了解,更能体会背后承载的教育扶贫的力量。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希望在偏远的土地上升起。知识改变未来的故事正在继续书写。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审核员:张超 王会敏 张清雅 杨兰 缪露
  • 责任编辑:宋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