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南京江宁: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2年05月17日
 坚持保护为先,争做长江生态系统修复的示范;建设美丽乡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以绿色为本,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近些年来,南京市江宁区践行绿色、共享、创新发展理念,城乡颜值、转型发展动能、人民幸福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坚持生态优先 打造“长江入苏最美门户”
芦荻随风摇曳,鸟鸣此起彼伏,鱼翔浅底,碧波荡漾……在长江入苏口,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宛若一颗 “绿宝石”夺目璀璨。
(新济洲湿地航拍图 南京长江新济洲管理中心供图)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宁滨江开发区,是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首站,面积26.7平方公里。从2000年起,江宁区人民政府开始对新济洲上居民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并进行洲岛绿化和湿地恢复建设。2016年8月,被国家林草局正式批复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它既是南京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南京唯一无人居住的生态洲岛,也是长江中下游第一个独具特色的江河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
作为打造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样板区域,经二十多年的保护,新济洲湿地公园已成为 “生态大宝库”。“生物多样性保护这块成果非常大的,2021年时尾管束植物是556种,比2016年354种是大幅度增加,鸟类2021年时是208种,2016年是103种,生物多样性是极大的丰富。”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介绍道。
近年来,江宁滨江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系统谋划19.08公里滨江岸线生态修复与保护、滨江功能布局与产业转型、滨江空间特色塑造等重点,以打造“长江入苏最美门户”为目标,累计拆除、整治长江岸线“散乱污”企业52家、8.5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65处,绿化造林、环境提升1.84万亩。园区将生态自然景观与长江渔业文化、郑和航海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相融合,高标准打造“临江、近江、见江”的滨江公园,让滨江岸线真正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
“美丽资源”点亮“美丽经济” 提升百姓获得感
好生态带来好发展,曾经的贫困村,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打造“美丽经济”,蝶变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四月,春茶吐绿,正是采茶时节,黄龙岘2600亩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在忙碌着采摘茶叶。青山绿竹环抱,古道茶茗飘香,一派田园乡村好风光。
(江宁黄龙岘“Live南京”慢直播截图)
这里过去是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农产品销路不畅,村民收入很低,村庄也成为贫困村。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茶产业优势,建设“乡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商贸文创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引入了精品民宿、农家乐、茶社、众创空间等乡村休旅新业态,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黄龙岘52户村民中就有43户自主经营农家乐,年均收入超过50万元。纷杳而至的游客、逐渐扩大的知名度也带动了茶叶的销售,据黄龙岘村党支部书记唐国庆介绍,2022年黄龙岘茶叶销售总额达到3600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邢有龙既是茶农,也是一家农家乐经营者,他对村里的变化深有体会,“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能说比城里的生活好,因为现在环境好了,收入增加了,各方面的人的获得感都提升了。”
记者从江宁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 江宁区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创建市级以上的美丽乡村3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黄龙岘、大塘金、石塘人家、七坊等17个乡村荣获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最美村镇、中国休闲田园等国家级荣誉。
工业企业“智改数转” 培育绿色智能新动能
在江宁人享受农村绿色发展红利的同时,工业绿色转型也在稳步推进。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52年的传统工业企业,主要生产滚珠丝杠副和滚动导轨副。为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该公司启动“5G+智能滑块生产线”工业应用项目,大力推动生产线“智改数转”,不断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水平。
“我们将原有的制造模式,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转型,有效地带动企业相关设备的制造,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实现了制造效率的提升。”据项目负责人曹泽云介绍,5G+智能滑块生产线利用5G专网响应速度快,传输效率高的优势,实现零件装夹、加工、检测、搬运过程的全程自动化操作,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精度稳定。“以前需要13个人作业,现在只需要3个人。另外,经我们测算通过5G+生产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
“智改数转,绿色提升”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方向。近年来,江宁区不少企业主动开展对生产线、检测中心、仓储系统等环节实施基于5G技术应用的智能化改造,普遍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用工成本,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在科远滨江智能制造产业园空旷的车间里,自动化的生产线、自动检测设备及智能仓储与物流设备正在自主运行,只有少量工作人员在进行辅助生产、查验核实。
(科远滨江智能制造基地装配自动化生产线)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iMIS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生产和调度、全过程管控与追溯。降低人员操作要求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便可实现运作。过去两三百人的生产车间,如今只需不到50人。
“一方面,通过我们智能化的设备系统,能准确地定位我们生产的需求,减少浪费生产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利用集中化的能源管控,及时调控满足工厂中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研发人员,从更节能更高效的生产模式去考虑开发设计。”科远智慧滨江智能制造基地生产中心总经理乔熹告诉记者,目前智能化工厂各项生产指标效益显著,降低制造费用率27%,降低生产周期25%,降低生产损耗10%,提高库存周转效率40%,提高产品质量30%。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审核员:张超 王会敏 张清雅 杨兰 缪露
  • 责任编辑:潘容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