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共舞长江经济带 看南京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13日
 曾经的工厂码头如今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传统工业园区转型高新科技新城,跨江两岸协同高速发展,偏远乡镇引进现代智慧农业脱贫致富……南京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11月12日至13日,“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媒体采访团来到南京,探访长江经济带上这颗璀璨的“明珠”。

一江碧水向东流 “生产岸线”变身“生态岸线”

绿柳依依,江水涛涛,在南京栖霞区的燕子矶滨江公园,附近不少居民一大早就带着孩子来这里散步玩耍。


“临江不见江,水不亲水。”曾经的长江燕子矶段遍布着110多家码头、砂场,作为“工业重镇”,燕子矶片区有化工生产等各类企业404家,工业污水沿北十里长沟等支流排入长江,对长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近年来,为解决“重化围江”,幕燕片区累计投入150多亿元,对区域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关停,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引导退城入园,杜绝了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及长江水源的污染。此外,通过拆除砂场码头、恢复植被等措施,昔日生产岸线已全部变为生态岸线,幕燕滨江风光带、燕子矶滨江公园先后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今年新建成的燕子矶滨江公园,为市民提供近距离体验自然的开放活动空间。)

同样“华丽变身”的还有长江经济带河西段。长江经济带河西段原址多为防护堤、采砂场、油库,彼时的江滩油污遍地、杂乱无章。“我们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了改造,”河西管委会生态发展处科员刘堰珺告诉记者,“我们联合省市相关部门实现了夹江全面封航,有效保护水源地的同时,达到了净化、美化江面景观的效果。” 


(改造前的绿博园沿江岸线杂草丛生,遍布装卸河沙的水上码头,江岸堆满河沙,江面货船随意停摆。改造后,五颜六色的鲜花将这里装点成花的海洋,成为了游客们天然的拍照取景地。 河西管委会供图)

据悉,今年5月南京发布《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规划在一江两岸建设九个城市客厅。未来,南京将打造更多城市滨水新空间和独特魅力的“南京外滩”,真正做到还江,还岸于民

一桥飞架南北 大江两岸著新篇

与河西片区隔江相望,一座新城正在崛起。

南京江北新区位于南京长江北岸,2015年6月27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创新,是南京最鲜明的气质。南京江北新区首要就是抓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打造国际创新策源地。目前,江北新区已经聚集了众多国内外顶尖创新资源,包括签约新型研发机构项目达56个、省级以上科技平台161处、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中外院士35人、诺贝尔奖得主2名。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人机协同机器人。该公司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核心团队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同发起成立,集聚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已累计孵化了33家高技术企业,孵化总产值近3亿人民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长江大桥,到二桥、三桥、四桥……越来越多的过江通道出现,连结南京长江两岸,为市民过江通行带来便利,也为南京南北协调发展提供了助力。11日12日,记者了解到,南京长江五桥建设工程已进入了扫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届时市民只需驾车十分钟,就可从江北五里桥跨江到达河西奥体。


(建设中的长江五桥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供图)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南京长江五桥现场负责人赖用满告诉记者此次长江五桥建设也获得了多个“世界首次”。据了解,南京长江五桥主桥是世界上首座采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桥面板结构的组合梁斜拉桥,也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混组合索塔斜拉桥。“这种结构的强度是常规混泥土强度的3倍,也就是这种墙面板的厚度大大降低,”赖用满介绍说,常规桥面板的厚度在25公分以上,而五桥的桥面板仅有17公分的厚度,因此桥梁自重减少,桥型显得更为轻巧,同时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长江五桥桥面)

生态环保的理念也始终贯穿南京长江五桥的建设过程。“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时常能看到长江中的江豚经常会在水中露出。”赖用满表示,施工中采取了很多方法来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在绿水湾湿地公园,为保护水生物专门设置了声屏障;在建设夹江隧道时,也专门提出了环保理念,将弃渣“变废为宝”。


(从长江五桥上看江面)

目前,在江北新区94公里长江岸线上,已建成包括公铁、桥梁、公路、隧道、地铁在内的11条过江通道,未来过江通道将达到28条。南京长江五桥建成后将承担起连接南京主城区、江心洲、江北核心区的重要作用,对支持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有重要意义。

当前,南京把江北新区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打造江北新主城,加快推动南京从偏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逐步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智慧农业绘就绿色未来 美丽乡村擦亮生态底色

工业转型发展,传统农业也在转型。

不用阳光和土壤,蔬菜能生长吗?在溧水区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深能农光互补植物工厂里,记者看到,一排排蔬菜在LED光源下茁壮成长。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植物工厂通过计算机对设施内环境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及光照等高精度自动控制,种植出高营养价值、无农残、无重金属残留、免洗及外观品质一致的高价值绿色蔬菜,具有生产可控、占地少、节能环保、产能高效等特点,能够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项目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植物工厂栽培出的蔬菜不需要阳光和土壤也在正常生长,生长周期缩短了20多天。)

南京国家农高区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串联研、产、销产业链,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在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示范体系、探索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南农大作物作物表型仓,可以模拟阳光、雨水等环境因素,给农作物做“CT”,测量作物生长情况,与在外界自然生长的作物对比,助力遗传育种研究。)


(大希地智造工厂,采用全进口的自动化、智能化食品机械生产线。该项目于今年1月份签约,2月份作为重大项目参加全区集中开工仪式,8月完工试产,9月正式投产。一期建成后,预计肉类海鲜速冻制品年产能达1.2万吨,实现年销售额8亿元人民币。)

南京国家农高区所在白马镇曾是南京一穷二白的偏隅小镇,如今通过蓝莓种植、绿色发展,画出了一幅漂亮的小康画卷。 

“大水来了淹,大水一过干”,白马镇特殊的丘陵地势不适合种粮食,但却是蓝莓生长的理想之地。蓝莓属于比较娇气的品种,没有好的技术,难以成活。但是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7家科研机构都入驻到了村里,只要村民们有需要,专家们“服务到家”。村民们在“高人”的指点下,已成了蓝莓行家。 


经过这十多年的深耕,白马镇的蓝莓质量上乘,已经打响了知名度。企业把蓝莓原材料收回来,企业初加工、深加工,在淘宝、抖音、微信等一些公众平台尝试做销售,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的路子,让蓝莓成为火爆产品。现在不仅种植国内的优质品种,还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品种,比如一种叫优瑞卡的种子,成熟后长成的蓝莓有一块钱硬币那么大,能卖到100元一斤左右,农民年收入达二十万元,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两莓高效种植示范园重点开发蓝莓黑莓复合果汁饮料和功能性口服液等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工艺,打造具备康养功能的蓝莓黑莓深加工产品,不断提高两莓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白马人在打造蓝莓产业这块金字招牌上下足了功夫,但也没忘了擦亮绿色底色。过去白马镇的企业以石灰厂、水泥厂为主,尘土飞扬,污水横流,但近几年,这些厂都陆续被关停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高新科技产业。在整治复绿后,那个熟悉的绿色家园又回来了。

从江滩油污遍地,到长江两岸复绿,从传统工业城市,到现代科技创新名城,南京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谱写生态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之歌”。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审核员:张超 王会敏 张清雅 杨兰 缪露
  • 责任编辑:潘容

你可能还喜欢